外国记者看天津
三天的行程,天津给媒体团留下深刻印象。
“我喜欢杨柳青年画”“我对天津港的智慧码头很有兴趣”“我是不是回去先找点京剧的资料学习一下”“我想再去广东会馆看看”“希望那些概念版的电脑快实现”“天津,我们还没看够……”各国记者纷纷谈及天津行留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在互相道别之际,他们这样说:“I will come and visit Tianjin again.See you next time.”瞧,新的约会已经定下。
斐济记者为天津打出最高分
来自斐济广播公司的记者尼基尔·库马尔造访过中国多个地区,此次的天津之行打开了他对中国城市的全新认知,对于天津,他给出了最高评价:“我去过十多个中国城市,天津是我认为最棒的!”
从古镇到天津港,从联想天津到鲁班工坊,尼基尔·库马尔用“精彩”为此行总结,站在古香古色的石家大院中,他告诉记者:“我真的很喜欢这里,我之前在北京居住了5个月,对于我而言,天津是一块被隐藏的瑰宝,我想每个人都应该了解这座城,这几天我一直在和朋友说,天津很美,而且充满活力。这里有文化的氛围,年轻的氛围,是一个我可以经常来探访并乐在其中的地方。”
尼基尔·库马尔阐述着自己对于一座历史城市的理解:“变革是古老文化所亟须的,它需要新的科技,但更需要保存好的文化,天津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他仍然记得自己站在古文化街上,“那里展示着各种不同的文化、文物,作为一个喜欢欣赏文化和艺术的人,我能从中找到这些文化和我的一种奇妙的联系,当你能感知到这种文化的相似点时,往往会感到更加亲近,也因此,我认为无论是文化的层面还是时代的层面,天津都充满了令人振奋的能量。”
尼泊尔记者喜欢“中国味道”
在观看完武术表演之后,来自尼泊尔坎蒂普尔出版社的记者拉杰拉姆·高塔姆觉得,武术本身也像一种勇士在表演,所以他被中国武术的这种精气神震撼到了,觉得这种形式非常好,给自己带来了非常好的体验。
对于天津的剪纸和年画,拉杰拉姆充满好奇,他说,虽然之前并不是特别了解剪纸艺术和年画艺术,但是经过前两天的行程也了解到了很多中国民间艺术,特别是第一天在古文化街,他就看到很多跟中国文化有关的东西,在那里也看到有剪纸,感觉很精美。
“我还会再来天津的。”特别是看到石家大院,觉得房子的建筑和浮雕都很有中国特色,他觉得中国艺术确实非常有意思。他说:“文化是一个沟通交流的桥梁,能够拉近尼泊尔人和中国人民的友谊。”
印尼记者:会武术的孩子太帅了!
在观看霍元甲武术学院的少年武者表演时,印度尼西亚“第六新闻网”的记者温达·娜尔菲拉全程都在深情专注地录像,表演结束后,她赶忙放下手机,为孩子们鼓掌喝彩。温达告诉记者:“他们令我印象深刻!这些少年那么有活力,那么帅气!他们传递着中国武术的精神,中国武术的文化力量。”
“之前在戏台(广东会馆)里的京剧,让我欣赏到了中国艺术的美。”温达说,这是自己第一次来到天津,“昨天去了天津港,感受了天津的科技成果;第一天乘坐海河游船,观赏了海河的夜景。这些都令人难忘,你能感受到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蕴,也感受到了这个城市的多元性、包容性。而且这个城市的人也非常有亲和力,我和同行的人都有这个体会。”
亚美尼亚记者点赞天津
亚美尼亚国家通讯社的记者瓦尼克·诺维科夫笑着对记者说,这三天在天津的旅程太过丰富,去了很多地方,回顾起来需要仔细梳理,他为天津的城市特质总结了四个字:科技、文化。
“昨天我们去了天津港,看到了那里先进的技术。第一天我们也去了联想公司,接触到了像人工智能这类的前沿技术以及天津港智慧码头。中国在这些科技领域达到了世界最先进的水平,向我们展示了未来的模样,让我真切感受到科技的魅力与潜力。在文化方面,杨柳青古镇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古镇绚丽多姿,文化气氛浓厚,我感觉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同时完全没想到中国能把传统古典文化保留得这么好。这次中国之行,天津之旅让我对中国的科技实力和文化传承有了全新的认识。”瓦尼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