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上小学三年级时才开珠算课,那时因为总要斜挎着算盘去学校,所以对走起路来算盘珠哗哗作响的记忆很深。上课时,老师把教学用的大算盘挂在黑板前。大算盘很特别,所有的“档”都带有“毛刺”,往上拉动算珠时不会滑落。打算盘时,嘴里要大声朗读口诀,做到口、眼、手的联动。印象最深的是,下课后同学们会把自己的算盘立起来使劲晃动,让算盘珠撞击横梁发出机关枪的“嗒嗒”声,并互相追逐打闹,要是算盘不结实,一下子会把算盘珠撒满教室的地面。坏了的算盘若实在修复不了,就把其中几粒算盘珠串起来玩跳房子。
那时,算盘在日常生活中很常用,比如家住平房大院时,每月各家要轮流收取全院的电费。要按户数、“灯头儿”、瓦数平摊,要是不会打算盘可就费劲了。
20世纪80年代初,很多单位经常举办不同类型的职工算盘比赛,甚至有数百人集中在体育场馆内角逐的场景。当开赛口令下达后,现场噼里啪啦的算盘声,让人感觉震撼无比。那一时期珠算特别盛行,有时马路边上就有人把算盘挂在墙上,讲解珠算的快捷方法,书店里也有不少关于学习珠算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