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题诗结奇缘的故事载于多个典籍。梳理一番,辨其真虚,择具可信度和真实性的几则述之。
最早是关于诗人顾况的。唐代孟棨的《本事诗》和宋代《太平御览》记载:唐玄宗时,杨贵妃得专宠,众多宫人长年锁禁深宫,心中哀怨,即题诗于红叶之上,抒发怨艾之情,红叶随御沟水流出宫外,有士人拾到,或和诗,或收藏。顾况在洛阳时乘暇日与二三诗友游于苑中,坐流水上,得一片大梧桐叶,上有题诗曰:“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顾况有感,也于该叶上题曰:“愁见莺啼柳絮飞(一说: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女断肠时。帝城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欲寄谁?”于翌日将诗叶放入上游,令其漂进宫中。十多天后,有友于苑中游春时,在御沟流出的梧桐叶上见到叶上题诗,送与顾况。诗曰:“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不过顾与此宫女未能成就一段佳话。
再就是卢渥。《云溪友议》记载,唐宣宗时,诗人卢渥到长安应举,偶然来到御沟边,看见一片红叶,上面似有字迹,捡起来一看,上面有诗云:“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卢渥甚喜爱,取回收藏在巾箱内。多年后,他娶了一位被遣出宫的韩姓宫女为妻,一天韩氏在整理卢渥的东西时,意外地发现了这片红叶,正是当年自己所题诗叶,韩氏不住叹息,当时偶然题诗叶上随水流去,想不到收藏在这里。夫妻面对红叶感慨万端,认为这是姻缘天定。
还有一首《书桐叶》诗的故事,此诗在《全唐诗》中收录。其背景是:前蜀尚书侯继图,一日在成都大慈寺楼上倚栏观景。秋风四起,忽然一片梧桐叶飘到跟前,上有诗一首:“拭翠敛蛾眉,郁郁心中事。搦管下庭除,书成相思字。此字不书石,此字不书纸。书在桐叶上,愿逐秋风起。天下有心人,尽解相思死。天下负心人,不识相思字。有心与负心,不知落何地。”侯继图大为惊叹,收藏起来。五六年后,他和一位任姓小姐结为夫妻。一日兴起又吟咏此诗,夫人听到,说:“这是当初我在家乡时写的书叶诗,你怎么会知道?”他让妻子当场默写全诗,结果竟同叶上的完全一样。
千百年来,这一个个“红叶题诗”的故事令无数文人雅士怜爱,吟咏不绝。清代李渔据此设计制成了一种如秋叶状的匾额,称“秋叶匾”,并解释说:“御沟题红,千古佳事。取以制匾,亦觉有情。”
笔者以为,上述几个红叶题诗的故事皆具有一定可信度。理由是,故事基本发生在唐代,那是诗歌鼎盛的时期,在几百年的时光里,当第一个宫女与文士在树叶上题诗酬唱这一奇妙美好的事件发生并流传后,不论是皇宫里的宫女还是皇宫外的好为文雅的士子,可能多有效仿,因此重复发生的概率极大,特别是顾况、卢渥都是唐代有名的诗人,《本事诗》和《全唐诗》这些典籍所记应予可信。
红叶题诗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