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救护车转运费争议
救命钱不能变成糊涂账
日期:06-20
近日,江西唐先生反映其孩子从江西省儿童医院转运至上海一家医院,800公里路程被民营救护车司机收费2.8万元,且无价格明细、发票,费用转入个人账户。6月18日晚,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通报,因就诊医院无符合跨省转运条件的救护车,经家属请求,诊治医生联系了赣医医院救护车,江西省儿童医院派出医护人员随车护送并携带ECMO等设备,转运后孩子转危为安。通报中证实了救护车司机与家属约定转运费2.8万元,调查发现赣医医院存在收费不合理等问题,已责令其退回不合理收费并暂停转运服务。
这场始于生命救援的转运,家属在庆幸孩子获救的同时,对高额费用提出强烈质疑:为何800公里收费如此之高?费用明细何在?据公开信息,公立救护车同距离收费约1.1万元,即使叠加ECMO设备与夜间加急,上海等地合理成本也仅1.2万元至1.6万元。
诚然,ECMO转运风险极高,堪称“移动的重症监护室”,单次耗材昂贵,颠簸都可能致命,专业团队全程护航确需较高投入。然而,关键设备ECMO及随行医护均由公立医院提供,涉事民营机构主要承担车辆运输,却收取了“全包式”天价费用。更令人费解的是,费用转入司机个人账户、无发票、无明细的操作,涉嫌违规甚至违法。
舆论追问下,官方通报虽然及时,但仅以“收费不合理等问题”模糊表述,未能清晰回应家属和公众的核心关切。好在通报表示将联合多部门进一步核查,严肃处理违规违法行为,并加强监管。
不过,涉事医院被暂停转运业务后,不少网友担忧真正需要跨省转运的患者无车可用。公立医疗资源不足时,民营力量确能救命,但市场化不等于放任自流。患者家属在急救车上丧失议价能力,“协商定价”极易变成被动挨宰。还有网友质疑公立医院医生与民营救护车存在潜在利益输送,要求彻查推荐机制中的腐败风险。类似乱象屡见不鲜,西昌至成都400公里收8600元被解释为“往返计价”;河北黑车中途减速胁迫家属加价900元。相关投诉常因地域管辖问题遭遇推诿,监管形同虚设。
这起事件看似终结,但患儿父亲的疑问仍在:救命时刻,谁能保持清醒判断?当务之急是建立分层限价机制,按设备等级、转运距离等核定基础价并设定上限。同时强制分项公示费用,推行“事前签字确认”制度,杜绝打包报价的模糊空间。更关键的是明确相关部门的主导监管责任,将非急救转运纳入医疗行为监管体系,建立“白名单”动态管理,对违规者永久禁入。
公众期待的不只是退费追责,更是一个让危重患者转运“敢救、能救、救得起”的可靠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