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多种职业技能培训有补贴

日期:06-20
字号:
版面:第06版:城事       上一篇    下一篇

  天津深入实施“海河工匠”建设工程,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本市在职业技能方式及补贴上是如何规定的?市人社局就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市场紧缺职业目录培训

  建立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目录制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确定调查机构,根据对市场需求职业、等级和培训成本的调查,制定《市场紧缺职业需求程度及培训补贴标准目录》(以下简称《目录》),会同市财政局定期向社会公布,并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技能人才供需变化动态调整。各类人员参加《目录》内职业和等级技能培训达规定学时,取得证书(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给予培训费补贴。其中,通过“线下集中培训”方式取得技师及以上等级证书的,给予《目录》补贴标准100%的培训费补贴;取得高级工及以下等级证书的,按照非常紧缺、紧缺、一般紧缺程度,分别给予《目录》补贴标准100%、90%、80%的培训费补贴。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培训方式取得证书的,按照“线下集中培训”补贴标准70%的比例享受培训费补贴。各类人员参加《目录》内职业技能培训且鉴定(含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能力考核,下同)合格的,给予100%的鉴定费补贴。培训费补贴发放渠道。培训费补贴拨付企业或实施培训的培训机构,其中,企业职工的培训费补贴拨付职工所在企业,院校学生、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等其他人员的培训费补贴拨付实施培训的培训机构;鉴定费补贴拨付申报鉴定的培训机构。

  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培训院校参加的原则,通过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等方式,组织企业开展高质量学徒培训,支持企业职工提高岗位技能的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对象重点是与企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技能岗位员工。培养由学徒所在企业组织实施,培养任务由企业与委托的培训院校分别承担;在企业主要通过“师带徒”的方式进行培养,在培训院校主要采取工学一体化教学培养方式实施。新型学徒制以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中高级技能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培养期一般为1至2年,特殊情况可延长到3年。

  培训时间:新型学徒制每年培训时间不得少于600课时(含考核鉴定),其中,在培训院校进行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实训不少于160课时(以下简称集中授课)。课程设置主要包括通用素质、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三部分。集中授课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线上课程通过经市人社局遴选的线上培训平台开展,不超过集中授课课时的50%,线下课程应当录制不低于25%课时的技能实训视频。

  培养内容:根据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行业、企业培训评价规范开展相应职业(工种)培训。培养内容包括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安全生产规范、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工匠精神、质量意识、法律常识、创业创新、健康卫生等。支持企业生产岗位技能、数字技能、绿色技能、安全生产技能等领域培训。

  补贴政策:对完成新型学徒制培训、学徒取得证书的,统一按照中级工证书每人每年5000元、高级工证书每人每年5500元、技师及高级技师证书每人每年70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培训补贴。企业可以选择在注册地、坐落地或社保缴纳地任意行政区域向区人社局提出新型学徒制培训申请。

  定向培训

  定向培训分为定向就业培训和定向岗前培训。未就业人员参加定向就业培训达40课时,并于6个月内在本市实现就业且由企业缴纳养老保险的,按照每人5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本市企业新招录员工,且企业依法为其缴纳养老保险,6个月内参加定向岗前培训达40课时的,按照每人500元标准给予补贴。定向培训补贴每人每年可享受一次。定向就业培训由公共实训基地、职业学校和信用等级为A+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承担,补贴拨付承担培训的机构;定向岗前培训由企业培训中心、公共实训基地、职业学校和信用等级为A+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承担,补贴拨付企业。

  项目制培训

  市级产业链重点企业和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企业可以结合企业实际需要开展项目制培训,自主制定培训方案,培训满40课时,按照每人1000元标准给予企业培训补贴,每人每年可参加一次。产业链重点企业依托本企业培训中心、职业学校、公共实训基地开展项目制培训,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企业依托联盟内职业学校开展项目制培训。

  记者 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