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读《诗经》,读到“齐侯之子,手如柔荑……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掩卷浮想,只觉齐侯的女儿美如天仙。因不识柔荑、瓠犀为何物,主观臆想该是神圣而又美丽的物事,否则,古人怎会拿来比美女?
过了不求甚解的年龄后,不免翻一翻字典查一查当年囫囵吞过的枣儿。一查才知道,柔荑原来是房前屋后生长的茅草,瓠犀竟然就是葫芦的种子。隔着文字审美,真就差着一层。诗词曲赋里的人生太过美好,衬得我们的生活平淡普通,所以我们宁肯活在诗词曲赋中,而不愿面对生活中的庸常。
我有个学生,刚上高一时,还单纯得像个幼稚园大班的孩子。善良的她在被朋友欺骗之后,向我哭诉:“她们怎么会那样?说话怎么不算话?怎么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望着她水汪汪如潭水般清澈见底的双眸,我不知道怎么安慰她。我该告诉她,这个世界完全不是她想象的那样吗?我早已忘了,自己像她这样睁着迷茫的双眼发出同样的疑问是什么时候了。只是,我和她唯一的不同在于:我已无师自通地认识了这个社会,而她需要一个良师来告诉她:人生本色是庸常。
“不要太善良了,那会害了你!”我十万分地痛恨自己,以一个老师的身份对她说出这样的话。但是,除此,我还能说什么呢?耽于理想还是正视现实,哪个更重要?
读过一篇刘心武的文字,大意是,他很喜欢班级里的一个女孩儿,视她如女神。跟她在一起时,甚至会为她的美貌和自己心中的那份神圣感而窒息。只是有一次,两人静坐时,“女神”不经意间放了一个屁。他大惊失色:这么美丽的女孩儿也放屁?从此,他心目中的女神变成了女孩——其实,她原本就是女孩!
我早些年痴迷武侠小说,沉湎于其中不能自拔,特羡慕书中的侠客:武功高强,摘花飞叶皆可伤人;视美女金钱如粪土,而美女却又如云围绕。这些高人似乎不食人间烟火,从没见他们为柴米油盐发愁,常常是饭馆里一锭大银拍下去,好吃好喝旋即端上来,而那银子似乎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等到我自立门户,烟熏火燎、鸡毛蒜皮、孩子哭老婆叫,彻底毁了生活的乐趣时,那些武林高手的日子更是让人羡慕到极致。但可气的是,每本武侠书的结尾,几乎无一例外地呈现:大侠功成名就携得美人归,却要选个山清水秀之处过平凡人的生活,再也不打打杀杀了。每每看到此处,我都恨得牙痒,这平凡人的日子还要选吗,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过着。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生活需要改变,每个人都羡慕自己所未经历的生活。风景在别处,换言之,待久了的地方没风景。我们羡慕那些天天走在路上的人,羡慕他们每时每刻都有风景可看的日子;而你觉得庸常平凡的生活,在漂泊久了的人眼里却是温暖的港湾。
人生本色是庸常,明白了这个道理,才能安慰自己普通而又平凡的一生。并非为自己寻找一个不思进取的借口,而是要正视这个事实罢了。至于如何把庸常的日子过得不同寻常,才是我们的追求,也是生活的意义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