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北运河畔的阎街村

日期:06-18
字号:
版面:第19版:副刊津沽       上一篇    下一篇

  京杭大运河流经天津,北运河与南运河在三岔口交汇。北运河东岸有个阎街村,曾是漕运的重要码头。元代在这里设皇仓北仓廒,漕运盐粮在此储存转运,清代曾称“阎家街”,民国后称为“阎街”,沿用至今。

  四十多年前,北运河两岸多为农田。那时的农家屋里的摆设很简单,在长的躺柜上方的墙上挂着大镜子,正面墙上多挂着四幅字画。早年时,村里尚未通自来水,村民都是从北运河码头挑水。每家每户的堂屋里都有一只盛水的大水缸。河水浑浊,要往缸里放点明矾,以澄清河水。有时水缸里还养着几尾鲤鱼,饶有趣味。

  最有特色的是火炕,一间屋子半铺炕。堂屋右侧的大锅灶台,平时在此烧火做饭,冬季给火炕供暖,一家人睡在炕上,温暖如春。总有一间房屋存放粮食,多是玉米杂粮。院里种着各种花卉和果树,墙边的一丛“夜来香”,夏夜满院芬芳;秋季则种上几十盆菊花,可谓“养菊东篱下,悠然望潞河。”

  北运河沿岸渔户多。亲戚家经常在北运河两岸下截网,待到晨时划着轮胎收网,每有收获,欣然携归。收获最多的是鲢子鱼,晚餐的桌上摆着油炸鲢子,鲜香酥脆。北运河虾多,渔户便在河中下十几只小网,用绳子和水漂连接。过一段时间收网,网内每有蹦跳小虾。

  冬季农闲,冰冻封河,一家人就围坐一起缠绕尼龙网线,用竹梭子织渔网。虽然织得很慢,一个冬季却也织成一张大网。

  到了夏季,运河岸边人家的孩子都喜游泳,且水性极好。他们光身从渡口阶梯上跳入水中,游到对岸。那里是一望无际的菜田地,一幅田园画卷。有的孩子偷摘黄瓜,虽在水边,不洗即食,再游回东岸。

  阎街村属于津北方言片,也带有邻近武清方言的特点。阎街村的民间文化很有特色,民间花会以“少练会”的历史最为悠久,村民习武练功,至清康熙年间为鼎盛时期。早年村内以李、赵两家为代表,组成了以开办镖局为主的习武会馆,经常在华佗庙院内和运河岸边强身健体,切磋武艺,习武者百余人,成为北运河畔名副其实的武术之乡。

  阎街村在河堤边的大槐树远近闻名,那里原是一座药王庙,大槐树是明代时种植,如今周围已经围起保护。树龄600余年的古槐,树高15米,主干周长近4米,冠幅东西16米。树干有长达两米的裂口,全部中空,可容二人,现仅靠10多厘米厚的树皮生长,仍然生长旺盛。

  上世纪70年代末,北运河曾完全干涸。沿岸的村民拿着铁锨,下到干涸的河道挖宝。因为流淌千年的大运河,船运繁忙,沉船或失手掉入河中的物品一定很多,特别是古码头,那是漕船停靠的地方。

  如今的北运河两岸已经修缮一新,成为天津河海文化中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