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与秦皇汉武相关的地名

日期:06-18
字号:
版面:第17版: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秦统一六国后,改分封,设郡县,为中国行政区域的一大变革。此后近百年间诞生的系列地名,多与秦始皇和汉武帝这两位政治强人有关。

  与秦皇相关的地名不外两大主题:一是征服六国,二是海外寻仙。今河南省洛阳市下辖的新安县,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所设置。取“安”字为名,有长治久安之寓意。后因唐杜甫组诗“三吏三别”之《新安吏》而名闻天下。

  今南京市秦淮区,地名源自秦淮河。秦淮河古称龙藏浦,汉代起称淮水。相传秦始皇东巡会稽过秣陵,以此地有“王气”,下令在今南京市东南的方山、石硊山一带,凿晰连岗,导龙藏浦北入长江以破之。到唐代,根据这一传说,改称秦淮。唐杜牧《泊秦淮》诗行世后,秦淮之名始盛于天下。

  秦始皇先后五次巡视全国,第四次出巡最北至辽西郡,在此刻碣石门,并派燕人卢生等方士入海求仙,以寻不死药,地点即为今秦皇岛。因秦皇寻仙而得名的另一处,即山东半岛北端的蓬莱市。

  江苏镇江丹徒,其名亦与秦皇有关。相传周朝风水先生登上镇江京岘山,见云缭雾绕,紫气升腾,断定这一带要出王侯将相。秦始皇东巡,听信术士之言,传旨急驱3000多名赭衣囚徒,星夜赶往京岘山,劈山削岭,断其“龙脉”以遏其势,并将谷阳更名丹徒县。所谓“丹徒”即着赤衣之囚徒。清帝乾隆《京岘山》诗云:“凿京岘命赭衣徒,名象虽存迹久芜。未及临洮东属海,长城筑罢竟亡胡。”秦皇妄图败断京岘山龙脉,并将长城筑好,但仍二世而亡,为天下笑!

  过了半个多世纪,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脱颖而出。派卫青、霍去病多次出击匈奴,迫其远徙漠北;又派张骞出使西域,沟通汉与西域各族联系。此外,汉军还先后平定了闽越、东瓯、南越等地区的叛乱,并于其地设置郡县。

  今山西运城闻喜县,汉元鼎六年(前111),汉武帝巡幸缑氏(今河南偃师)经此,闻官军平叛南越获大捷之喜讯,遂将左邑桐乡改名闻喜。与之相关的是河南新乡获嘉县,元鼎五年(前112),汉武帝收到南越国宰相吕嘉起兵反汉的消息,同年秋季,汉军分五路进攻南越。叛乱平定后,伏波将军路博德诛杀罪魁吕嘉,将其首级进献武帝。汉武帝正在出巡途中,行至汲县新中乡,收到献来的吕嘉首级,大喜,遂将新中乡更名为“获嘉县”,割汲县、修武两县部分地域归属之。

  汉武帝主要武功,多与对匈奴的战争相关。元朔二年(前127),卫青、李息一战而捷,夺取河套地区;元狩二年(前121),汉武帝派霍去病西征,占据了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将其纳入大汉版图,先后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合称“河西四郡”。“四郡”的设立,加强了汉朝的边境防卫能力,有效地削弱了匈奴对西汉王朝的侵扰,同时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