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多”出来的40分钟

日期:06-17
字号:
版面:第21版:一周热点       上一篇    下一篇

  武汉市光谷十小,大课间孩子们在练习打篮球。

  上午大课间时分,武汉市育才小学的操场上热闹非凡:三五成群的孩子们挥动彩绳开展跳绳比赛,羽毛球在空中划出优美弧线,还有学生结伴漫步于操场周边,欢声笑语回荡……蓬勃的朝气与初夏暖阳交织出的校园生动图景,在这里已成为日常。

  今年春季学期以来,武汉市在全市推进初中、小学每节课由45分钟调整为40分钟,对每天8节课“多”出来的40分钟进行了重新分配:大课间由25-30分钟延长到40分钟,成为进入课表的体育娱乐“超级大课间”,剩下的25-30分钟则用于下午课后运动或课后托管兴趣活动。

  变化与两年前启动的一场改革有关。

  从2023年秋季开始,武汉市以增强体育锻炼活动为“小切口”,通过改变中小学校书记校长考核评价办法,撬动教育“风向标”由“成绩优先”向“健康第一”转变。在试点的第一年里,武汉市100所中小学校20.25万名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提升近20%,近视率下降1.83%。

  “更重要的是,全市中小学校书记校长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变化,教育生态明显优化。”武汉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李超说。

  缘起

  每天上午的40分钟大课间,武汉市西大街小学一年级2班的徐渃浠最期待的是到操场上做“哪吒操”。动感十足的音乐响起,全校师生一起踢腿摆臂,蹦蹦跳跳。

  在硚口区一所重点中学,有教师注意到,以前大课间老师偶尔拖堂一会儿,孩子们讨论一下课堂上没听懂的内容,上个厕所都得跑步去;延长至40分钟后,班上的同学一起下楼运动、一起聊天享受阳光播撒的操场,回教室时眼里闪着光,有的身后别着一副乒乓球拍,“精神头更足了”。

  在全国各地,中小学大课间为30分钟左右,武汉为什么一下延长到40分钟,还固定为“一节课”?这与几年前李超履新武汉市教育局时了解到的一组揪心数据有关。

  在全国多地,近年每逢开学典礼暨升旗仪式,凡是上千人的校园,常常会有一两个学生晕倒;有时,在两三千人规模的学校,晕倒的学生可能达到四五个。有学校甚至提前给学生发糖果,以防止因体质不良引发的晕倒现象。

  “没有想到孩子们的健康状况已经到了这种地步。”李超注意到,中小学校园里,越来越多的孩子由于近视成了“小眼镜”;一些孩子因营养过剩、缺乏锻炼体重超标,成了“小胖墩”;此外还有不少孩子面临心理困境,更令人忧心。

  教育首先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李超谈到,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与未来,多年来,家长们从胎教、教孩子两三岁背古诗、学前就送各类培训班“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到上学后各种“鸡娃”……让孩子“成绩第一”“考高分”,几乎成了家长、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指挥棒”;但最基本的健康,却似乎没能顾得上。

  破局

  育才小学是武汉市一所积淀深厚的重点小学,刚刚度过70岁生日。晏莉曾在这里读小学,几年前回母校担任校长的她发现,同一块操场,氛围却已大为不同。

  小时候的课余时间,晏莉与同学们在操场丢沙包、跳山羊、玩单双杠、爬竿……肆意挥洒汗水,“强壮了体魄,磨炼了意志,也结下了友谊,教室之外,操场给了我愉快的童年”。然而,3年前的一次学校课间,晏莉看到,只有少数孩子在操场奔跑玩耍,大部分孩子运动热情不高。

  如何打破这种尴尬?

  能不能在落实体育课的前提下,将大课间扩充至40分钟,以一节课的形式固定下来,排到中小学的课表上,并以此为切入口,撬动一场直指教育理念转变、最终以改善孩子们身心健康、实现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改革?

  看似只是几十分钟的时间调整,涉及上百万学生的课堂教学排课安排,师资力量、场地资源的调配和家长社会的关注,如何平稳推动既顺应教育规律又符合改革方向的探索?

  “如果按照传统的一体化推进思路,极有可能永远也无法推动到位。”在李超看来,

  “关键是找到一个好的抓手”,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如何开展,往往与学校书记校长的教育理念息息相关,“只有书记校长观念变了,学校才能回归正常的教育生态”。

  2023年上半年,武汉市教育局组织200余名专家学者、书记校长和一线教师,反复研讨、十易其稿,制定《武汉市中小学校书记校长发展素质教育履职考核评价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在考评对象上,抓住书记校长“关键少数”,以事关学生身心素质的10项关键指标、14个观测项目为考核要点,以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近视率控制成效为重点抓手,将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整体性培养结果与书记校长的“面子”“里子”“位子”捆绑起来,公开奖惩,倒逼行动。考评设置了体质健康、乐器普及、农物辨识等14个观测项目,其中直接涉及学生身心健康的指标占六成。《实施方案》还专门提出,考核结果按照60%的权重,计入武汉市中小学书记校长年度履职考核结果。

  试点

  武汉市二桥中学校长彭葆蓓全程参与了这一全新考核体系的前期调研、指标设计、探讨优化等工作。彭葆蓓硕士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有丰富的一线教学与教育行政管理经验。她表示,在改革启动之前,和一些熟识的中小学校长也一直在思考“到底怎样开展素质教育、健康教育”,但缺乏好的抓手和一体化的步骤。《实施方案》让大家有了系统化的指引、具体的操作路径。

  2023年9月,武汉市教育局启动改革工作,在全市挑选了11所试点中小学,二桥中学、育才小学均是首批试点学校。彭葆蓓组织全体教师围绕改革召开培训会,从教师绩效考核破题,把以往重在激励主学科的“教学质量奖”,升级为涵盖全学科的“五育质量奖”,确立了明确的指挥棒。

  “五育质量奖”考查各个班级学生的“体质健康优良率”“整体近视率”,以及“音乐素养达标率”“美术素养达标率”等多个方面。其中,“体质健康优良率”重点考核对象是体育教师,“体育教师原来完成教学任务后都是拿均奖,现在实行专项考核,激发了他们的教学活力”。降低学生“整体近视率”则要求中考科目教师切实提高课堂效率,严控作业量。同时班主任需要督促学生课间户外远眺,做眼保健操时规范姿势。

  在二桥中学的40分钟“阳光大课间”,武术操、街舞啦啦操、跑操、体能操、有氧跳绳等项目轮番上阵。学校每月更新锻炼内容和背景音乐,以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

  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学校的“智慧操场”电子设备会自动对学生进行体测数据的采集,后台分析处理、描绘每个学生、班级的“运动画像”,以便教师分类施策,完善体育教学计划。

  蝶变

  2023年11月,首批试点学校增至20所,武汉市教育局组建由高校教师、市区教研员等组成的专家组进校,对试点工作跟踪指导。

  这些试点学校的考核工作,全部由武汉市级教育部门直接负责,并给予专门经费,为学校先行先试提供保障。

  经过试点,“小切口”“考核核心指标和项目”“效果导向”“数字赋能”等关键点逐渐明晰。

  比如,从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近视控制率等事关学生身心素质的关键性指标予以突破,带动形成“五育并举”大格局。考评指标以“率”为评价尺度,考查学校对学生素养的整体性培养结果,“不做盆景做花园”。

  2024年春季学期,试点学校逐步扩充至100所,在样本类型上实现了城乡校、大小校、强弱校的合理搭配。

  “以理念之变引领发展之变。”2025年春季开学,武汉市教育局历史性推动全市9万余名中小学教师同上新春开学第一课,推行“40分钟大课间”。

  观念一变天地宽,不少中小学的能动性调动了起来,结合校园各自场所、设备、校本课程等情况,因地制宜探索打造“超级大课间”的多样化模式,同时丰富课后体育运动项目。

  在光谷十小,每天1节体育课、两个大课间,再加上晨练和课间锻炼活动,学生在校综合运动时间超2.5小时。

  许多学校的“体质健康优良率”大幅提升。武汉市教育局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山鹰小学是2024年春季学期纳入100所试点的,当时测试结果为40.05%,2024年秋季学期跃升至64.43%。

  李超认为,儿童世界一旦消失,孩子只在成人世界里,必然形成偏颇、失真的自我认知。而超级大课间的设计,就是要让孩子们增加交流、碰撞的机会,哪怕运动时的磕碰、平时闹点矛盾,孩子们有时间有伙伴一起面对、一起解决,一起生长出面对生活和困境的心理韧性,自然就形成了一个在“儿童世界”中成长的生态体系。

  延伸

  学校运动多了,孩子们身上的变化肉眼可见。

  在山鹰小学,课堂之外,段敏常常被孩子们争相邀请比赛跳绳、打乒乓球。一个原先几年都不怎么交作业的孩子,今年成绩噌噌往上涨。

  光谷一所小学四年级学生小阳(化名)的妈妈发现,孩子羽毛球“越打越好了”,回家后因为想着腾出更多时间和妈妈打球,小阳做作业更专注、效率提高了。

  开展体育运动是否意味着占用了学习时间、从而影响“考高分”?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开展的一项为期10年的跟踪研究结果显示,热爱体育的孩子学习成绩并未下降,相反,其包含心理素质等多项指标在内的综合能力素养获得明显提升,呈现更好的发展趋势。

  2024年10月,武汉市教育局发布《2023-2024学年度全市中小学校书记校长发展素质教育履职考核评价工作通报》。这份通报称,试点工作总体达到预设目标。有的学校根据校情、生情、教情主动作为,想方设法破解“小胖墩”“小眼镜”问题,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近视防控率取得显著进展。有的学校对发展素质教育履职考评“思想认识不足,工作措施不力,学生体质健康、近视防控情况不理想”。

  最终,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达到70%及以上、近视防控得分7.5分及以上的17所试点学校获通报表扬,体质健康优良率低于35%、近视防控得分落后的7所试点学校被通报批评。

  “这里面最关键的,是学校领导育人理念是否转变的问题。”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丁华锋全程参与了这场改革的规划设计、成效观察等工作。在教育领域工作了30多年,丁华峰注意到,一个很好的背景是,近年来,家长们的育儿理念也在与时俱进,已经有许多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由过去的只看重考试成绩,转向身心健康并重。

  朱娟娟 雷宇 邹永宁

  摘自《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