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隽永厚重的“留恋”与“张望”

日期:06-17
字号:
版面:第19版: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说到我和李培禹的关系,那还真是不一般,近邻、老朋友、作者和编者……屈指算算,已经有数十年的交往了。首先是近邻。在早已经被拆迁的北京东城赵堂子胡同西口,我家的大门和培禹家仅隔着几个门牌,这一住就是四十载。悠悠岁月中,有多少故事可讲呀!我长他5岁,眼看着他从青葱少年,成长为让人刮目相看的诗人、作家和《北京日报》副刊部主任。他的勤奋和努力,我记忆犹新,如在目前。说是老朋友,我也深有体会。他待人热情,真诚,有求必应,还常常主动帮我联系、推荐发表文学作品的报刊。就连我女儿都很有感触地说:“培禹叔叔对我不错!”写了拿得出手的好文章,我会想到培禹,尤其是有关我父亲臧克家的整版长文,他真是刊发了不少,也得到了读者的好评。这样融洽的作者与编者的关系,能不欣慰?

  今天,当我捧读培禹在病中寄赠的新著《留恋的张望——副刊主编与文化名家》,我们的关系又多了一层:作者与读者。在这本今年5月刚刚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还散发着油墨香气的书中,他以新闻人和副刊主编的敏锐洞察力,以诗人与作家特有的深情、细腻的笔触,以一张张生动而珍贵的照片,真实记录了他与王洛宾、臧克家、李滨声、刘绍棠、浩然、乔羽、于蓝、李雪健等十八位文化名家的交往与友情,满满的故事与细节,写活了人物和各自特有的性情与人生,读来令人感动而难忘。我平时爱读培禹的散文,尤其是人物散文作品,它们来自于生活,来自于真情,他的笔端灵动,富于想象,读来耐人咀嚼,很有味道。而这本人物散文集《留恋的张望》令我叹服的,是它的隽永与厚重。虽然集子里的文章各具特色,有的以快乐幽默为基调,有的以哀伤悲情为底色,有的又充满了缅怀和感念,但可一眼看出的是,这些文章绝不是仅靠一两次采访或是一般的泛泛之交就动笔,而是经过长期甚至是数十载与这些文化名家的交往后,才提笔写就的。这是素材的积累,是情感的积累,长时间的接触,深入的了解,才厚积而发。正因为有了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积累,每篇文章里才会有充盈着的生动的细节描写和鲜活的事例,这对于刻画人物突出主题起到了重要作用,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而这本书才隽永,才厚重,才令人动容!

  这本书的“沉甸甸”,还在于它的真情与深情。捧读这本新著,你会为字里行间渗透着的情感所打动。书中所写的文化界名家,都是培禹的知交或忘年交,在岁月的流逝中与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为他们立传,为他们发声,甚至尽心尽力地为老艺术家实现了最后的人生愿望……他带着真情与崇敬虔诚之心与他们交往,又带着这种情感将交往中最打动人心的片段写成了文章。他动情甚而是流着泪写出的文字,同样深深震撼着读者的心。读着书中的一篇篇文章,培禹用真挚的情感和语言,写活了一个个值得书写的文化界大家,给我们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我要感谢培禹的这本赠书,它让我在受益之中,又看到了我亲爱的父亲臧克家的精神和身影,读着这篇《赵堂子胡同15号的思念》,我的眼睛湿润了。作者用娓娓道来和层层叠加的手法,用那么多感人的往事,用他满腔的思念之情,写活了我父亲对青年一代悉心的关怀、爱护和培养,那样熟悉,那样亲切,一切都像是在眼前,在昨天……感谢培禹用手中的笔,真实记录了我父亲一生不变的信念与博大的爱心,真实记录了书中每一位被书写者的精神与追求!《留恋的张望》将被读者铭记。和培禹一样,人们会留恋地张望着的,是人世间至今珍存着的不灭的精神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