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二郎神”传说与相关地名

日期:06-17
字号:
版面:第17版: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二郎神”又号“灌口二郎”,起源于四川灌县(今都江堰市),是由治水英雄崇拜而衍化的泛水神信仰。其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唐代,唐崔令钦《教坊记》收有《二郎神》词牌,乃唐初宫廷音乐家根据民间娱神咏唱二郎神的曲调制成。这表明在唐初已出现名为“二郎神”的神祇。《安义县志》载唐高宗永徽年间(650~655)已设圣水庙,祀二郎神。《钦定日下旧闻考》载唐贞观二年(628)创建二郎神庙,宋元祐二年(1087)重修,康熙三十五年(1696)重建。《蜀梼杌》载五代时蜀宫中有以二郎神为题材的舞蹈《灌口神队》。但这些早期传说中的二郎神尚无名号。

  到了宋代,二郎神崇拜经过道教以及朝廷的系列推广,得到巨大发展。此前的二郎神崇拜,多集中在四川地区,主要流传事迹为治水平患。但经过宋代扩大化后的二郎神崇拜,其规模遍及全国,其功能也从单一的治水平患转向多元化,例如请水驱病、消灾祈福、驱妖逐魔、护佑国家等,故而百姓更加顶礼膜拜,敬而祭之。

  与此同时,随着二郎神崇拜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大,二郎神的出身来历也开始呈现多样化。除四川地区治水的李冰之子李二郎为二郎神的说法之外,又出现两种重要的说法:二郎神为隋朝嘉州太守赵昱说;二郎神为仙凡之子并劈山救母的杨二郎(杨戬)说。尤其后者为仙化民俗人物,借力于神魔小说《西游记》《封神演义》以及戏曲、评书等民间文学的传播,二郎神的文学形象在民间确立并流传。在后世的二郎神崇拜中,治水李二郎,道教赵二郎和神话杨二郎,三者并行不悖,各自存在于地域、宗教和文学的划分中。

  四川青城山都江堰二王庙古建筑群,坐落在今都江堰西门外的玉垒山麓,是都江堰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对李冰父子,唐宋以来皆有封赐,清雍正赐封李冰“敷泽与济通佑王”,赐封二郎神为“承绩广惠显英王”。府县立庙以祀之,“二王庙”由此而得名。灌口二王庙为“二郎神”的正祠。历来大殿供奉二郎神像,二殿供奉李冰夫妇神像。

  此外,各地出现了多座“二郎庙”,如山西平遥古城二郎庙、清东陵二郎庙、福建厦门凤山祖庙(供奉清源妙道真君二郎神)、河南商洛丹凤二郎庙、山西高平市寺庄镇王报村二郎庙、山西垣曲县二郎庙等。

  另外,以“二郎山”为名的山峰也有多座,分别在山西天镇、山西大宁、河南舞钢等地。最为著名的一座坐落在四川雅安市天全县,是川藏线上从成都平原到青藏高原的第一座高山。

  星期文库

  人物地名例话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