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新兴“E考据”推动相关课题深入

日期:06-17
字号:
版面:第13版:文娱       上一篇    下一篇

  日前,“最新修订本《红楼梦》座谈会暨新时代《红楼梦》版本建设论坛”在暨南大学珠海校区拉开序幕。本次会议汇聚了红学界众多学者、文化名人以及高校师生。天津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红学会副会长赵建忠深入剖析了当前红学研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学术构建路径。

  据悉,本次论坛旨在通过汇聚海内外红学研究力量,形成强大的学术合力,共同推动《红楼梦》研究朝着系统化、逻辑化与国际化的方向迈进。针对当前红学研究现状,赵建忠提出要走出新旧红学的研究范式,努力突破红学发展进程中的“瓶颈期”,实现文献、文本、文化在红学研究中的融通与创新。

  “欲突破红学的‘瓶颈期’,除了突破‘旧红学’与‘新红学’共同的‘经学化’倾向,还要扬弃泛政治化语境下的社会历史批评派红学。”赵建忠介绍说,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媒体时代的“网络红学”应时而生。与此相关,近年新兴的“E考据”,是利用大数据搜检红学文献方面的有益尝试。他认为,利用“E考据”方法得出的某些具体结论虽未成为定论,但毫无疑问,在“E考据”新思路指引下发掘出的史料,比传统红学搜检模式所得更丰富,推进了红学相关课题的深入研究。他也坦言,“大数据思维”也带来了新的困惑,人们检索的能力越来越强,而思考的能力却越来越弱。赵建忠说,学术研究总要与时俱进,有的研究者提出文学建构中的“新时代”概念。“新时代”是承接“新时期”的又一个崭新历史阶段。他介绍说,早在2017年,中国红楼梦学会与天津师范大学联合举办了“京津冀红学高端论坛”上,很多专家学者对“新时代”红学的构建提出了很宝贵的建设性意见。比如南开大学宁宗一教授就提出:“珍重、维护和强化《红楼梦》研究共同体,使《红楼梦》研究群体得以健康发展;红学永远在进行时,为此,反思旧模式、挑战新模式是必然的前进过程;为了拓展《红楼梦》的研究空间,我们亟须创造性思维。”

  对于《红楼梦》研究前景,赵建忠认为勇于开拓的研究者“不应是在自我封闭的心态中思考,而应在不断与外界对话中摄取新的信息,调整自己的思考”。

  记者 单炜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