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萌娃沉浸式体验 防溺水宣传“花样翻新”

日期:06-16
字号:
版面:第08版:社会       上一篇    下一篇

  昨天,由经开区河湖长制办公室主办的“夏季防溺水亲子大冲关”公益宣传活动在于家堡滨河公园举行,活动以别出心裁的闯关形式和丰富的互动体验,吸引众多家庭踊跃参与,让防溺水知识深入人心。

  宣传防溺水有新招

  活动现场设置多个特色打卡点,每个打卡点都将防溺水知识巧妙融入趣味互动中。在“慧眼识险远离溺水威胁”关卡,需要仔细观察不同场景的水域图片,认真思考风险提示卡片与图片的匹配关系。

  “这次活动通过闯关游戏的形式,把原本枯燥的防溺水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就记住了关键要点,家长也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急救技能,非常有意义。”活动结束后,一位家长接受采访时这样说。

  经开区河湖长制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夏季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创意十足、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让更多亲子家庭深入了解防溺水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不当施救可能造成二次伤害

  “很多人会采用‘倒背颠簸’或‘膝盖顶腹拍打’的方式给溺水者控水,尤其小朋友溺水后大人采取这样的方式施救的比较多,但实际上这是错误的。这样不仅无法有效排出水,反而可能对溺水者的肺部造成二次伤害。”在“争分夺秒,急救有招”环节,安全员张明旺用一个道具人讲解溺水施救的方法和误区,“正确的施救步骤是在确保自身和被救者安全的前提下,先检查和清理口腔异物,然后判断人员状态,确认溺水者是否有意识、呼吸等,最后进行心肺复苏,而操作的顺序是先进行人工呼吸(2次),帮助恢复氧气供应,再进行胸外按压(30次),循环操作直至专业救援到达。”

  水下抽筋最重要是冷静

  在“沉着冷静,自救有方”环节,救生员梁紫惠分享了水下肌肉痉挛(抽筋)发生时的自救方法。

  “水下肌肉痉挛最常见的部位是小腿和脚趾,其次是大腿,另外手指部位也会发生但比较少见。”她说,“应急处理时如果靠近岸边要立即移动至岸边安全区域进行拉伸,如果在开放水域则需要保持冷静,头部露出水面深吸气做好漂浮准备。”

  她表示,将头埋入水中保持漂浮状态后,即可开始进行针对性处理:“如果是小腿抽筋,要伸直整条腿用手将脚掌向身体方向扳;如果是脚趾抽筋,则要延伸脚趾向脚背方向用力;大腿抽筋要弯曲小腿向身后,手握脚腕向背部拉伸,感受大腿前侧的拉伸感;手指抽筋交替做握拳——张开的动作。以上动作保持5-10秒/次,循环至缓解。”

  “遇到肌肉痉挛的情况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冷静,这是成功的前提条件。”她提示游泳爱好者,将头部埋入水中对于多数人来说是保持漂浮的必要条件,一般成人可在水下憋气10-30秒,儿童10-15秒,因此不必紧张和抗拒。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文中所有自救方法需在专业指导下练习,不建议未经训练者自行尝试。

  记者 苗娜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