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幼年的李济,父亲没有死板地循规蹈矩,也没有粗暴地拔苗助长,而是采用儿童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发他的兴趣,培植他固有的品质,重启发,不压制。
李济是中国第一个人类学博士,中国现代考古学之父。
李济的早年教育,得益于父亲的开明与睿智。在一篇回忆早年教育的文章中,李济道出其父教育子女的两则基本信条:“他是孟子的信徒,笃信性善说。他同意孟子的‘人皆可以为尧舜’‘人皆可以为圣人’的说法,所以他教育青年子弟,注重启发……他对于教育子弟的第二信条,可以说是自第一条引申出来的,即:使每一个儿童发展他的善性,也就是充分地培植儿童固有的品质(反过来说:就是不要摧残儿童的天性)。他讲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常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教材,把上说的两项意思反复地、巧譬善喻地解说得淋漓尽致。”
教育幼年的李济,父亲没有死板地循规蹈矩,也没有粗暴地拔苗助长,而是采用儿童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发他的兴趣,培植他固有的品质,重启发,不压制。
李济坦言,他的早年教育得益于父亲进步的教育思想:“概括地说,是为我不断地开辟了新境界。若是具体地详述,又可以分成若干小方面,例如远在科举时代他就教我朗诵诗歌,教我听高尚的七弦琴音乐。县立小学成立的初期,即将我送入,使我有机会学‘格致’‘体操’‘东文’这些新玩意儿。在宣统末年,即毅然让我考清华。”
李济的父亲喜欢孟子,曾多次为李济讲解孟子的作品。李济入清华后,受老师影响开始攻读荀子。父亲知道荀子是孟子的对头,但他并未干涉儿子的阅读。对儿子兴趣的转移,父亲采取了“放任”的态度。对此,李济心存感激:“他的心中,如今回想起来,大概也只是让我做自己的抉择,尽量地发挥自己的理性,这是与他的教育方法相符的。”
李济的早年教育受惠于父亲的“放任”与“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