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6月11日,在中建三局天津南门外大街商圈北部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建设现场,户外劳动者喝藿香正气水预防中暑。 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内科主任医师李真玉表示,高温天气在户外活动,应科学规划时间,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尽量选择10:00前或17:00后出行,避开正午阳光最为强烈的时段;同时切忌带病参与户外活动;活动过程中需及时补充水分,大量出汗后可通过饮用淡盐水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饮食上,应保持清淡,注重蛋白质、维生素与钙的摄入,多食用新鲜果蔬,并保证充足睡眠,增强身体耐热能力。
在炎热环境中工作时,应保持工作场所通风,有效隔绝阳光直射,按需配备遮阳伞、遮阳帽等防护用具。进入空调房时,建议先在室外阴凉处停留适应5分钟。此外,穿着透气吸汗的衣物有助于排汗散热,可降低热射病发生风险,但需注意着装适度,避免过度暴露。
李真玉主任医师特别强调,中暑前身体会释放多重预警信号。中暑先兆阶段,患者常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乏力等症状,此时应立即转移至阴凉处休息,大量饮水并适量补充盐分。若未及时干预,病情可能进一步发展,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甚至会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心动过速等症状,重度中暑则可能引发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