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小冲突升级为离奇事件
谁给的“铐人”权力?

日期:06-12
字号:
版面:第05版:城事       上一篇    下一篇

  6月10日,重庆璧山区公安局通报:当日7时许,13岁学生曾某在公交站下车刷卡时,与身后催促他的69岁乘客周某发生口角。下车后曾某击打周某面部,周某68岁的丈夫刘某随即还击。此时,现场68岁的聋哑路人黄某(与周某、刘某素不相识)从口袋中掏出一副老式手铐铐住曾某双手,会同周某、刘某欲带曾某去派出所。途中经群众劝解,曾某道歉,黄某解铐,大家分头离开。目前,相关人员已到派出所接受调查,公安机关正对该案及手铐来源等展开调查。

  这荒诞一幕,在短短一天内还有个反转。最初的传闻是,因为公交车上的一次小摩擦,老人下车后情绪激动,便用随身携带的手铐将学生铐住。而警方通报的案情比传闻更令人心惊。铐人者并非当事老人,而是一名完全不相干的路人。他随身携带老式手铐的行为本身已足够离奇,而在冲突现场直接动用械具禁锢未成年人,更将一起普通治安纠纷推入舆论旋涡。

  此事件中,各方责任需厘清。曾某殴打老人,应承担法律责任;刘某还击行为的性质需进一步认定;而黄某使用手铐非法拘禁的行为相当恶劣。无论曾某动手打人的行为多么错误,也无论黄某主观上是否自认为在“见义勇为”或“协助送警”,其使用手铐禁锢他人的行为,已踩踏了法律红线。法律赋予公民发现违法犯罪时报警或依法“扭送”的权利,但“扭送”绝不等于擅自使用警械剥夺他人自由。黄某的行为,本质是以更严重的违法去“制止”另一种违法。

  事件的核心疑点,毫无疑问在于那副“老式手铐”。这副手铐从何而来?是早已淘汰的旧式警械非法留存于世?是影视道具或仿制品?还是特殊历史时期的遗留物?这绝非小题大做。其来源直接关系到公共安全治理的漏洞大小。彻查其源头并公之于众,是消除公众疑虑、堵塞管理漏洞的必然要求。黄某的聋哑人身份需依法保障其权利,但不能成为豁免违法的挡箭牌。

  回看冲突起点,不过是小事一件。然而,少年曾某戾气发作挥向老人面部的那一拳,成了失控转折点。老人刘某的还击,以及路人黄某诡异的操作,让事态层层升级。公交、地铁这类密闭空间,常因让座、磕碰等琐事引发冲突,影响个人行程和他人心情,甚至造成对立。在这个陌生人短暂共处的流动空间里,学会克制、遵守规则、保有善意至关重要。这需要个人修养与公共规则的双重建设,而依法惩戒是保障公共规则的必要环节。该事件最终是批评了事还是依法追究责任,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