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哪些情况遗产会收归国家

日期:06-11
字号:
版面:第22版:文摘       上一篇    下一篇

  北京市昌平区的赵女士因病离世,留下110余万元财产和一套房产无人继承。由于赵女士生前未订立遗嘱且无法定继承人,其叔姑舅姨共9人诉至法庭,均称对其尽了扶养义务,要求继承遗产。法院判决赵女士名下房屋收归国有,110万元则据各当事人帮扶情况,由其叔姑舅姨共同继承。

  无独有偶,上海市徐汇区的葛老伯意外猝死,留下430万元和一套房产无人继承。徐汇区民政局被法院指定为遗产管理人后,葛老伯的堂弟起诉民政局要求继承遗产,法院判定分给他130万元,其余收归国有。

  无主遗产为什么会被收归国有?

  民政部门常被指定为无人继承遗产的管理人 在赵女士一案中,法院依据民法典的规定,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归国家所有,用于公益事业。同时,根据法律规定,对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适当的遗产。

  民法典还提出了遗产管理人制度,在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均放弃继承的情况下,由被继承人生前住所地的民政部门或村民委员会担任公职遗产管理人。

  “大部分是死者去世后没有继承人,死者生前的债权人、亲属、邻居等来法院申请指定民政局当遗产管理人,主张清算死者欠他们的债务,或主张分得遗产。”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法官张冬梅说。

  哪些情况遗产会收归国家 

  遗产收归国家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被继承人明确捐赠给国家;一些埋藏物、隐藏物等不明遗产,经过调查和确认无法明确其所有人,并且也不属于集体所有的,这些财产也会收归国家所有。

  遗产收归国家后,相关部门会对遗产进行全面接管,核实遗产的种类、数量、价值、权属等详细信息,并根据遗产的性质和特点选择合适的保管场所和方式。

  许多无主遗产会被用于公益事业,具有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遗产可能会被送到博物馆、文化馆等机构进行收藏、展览或研究。

  对于具有经济开发价值的遗产,在遵循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前提下,会进行商业开发,实现资产增值。如果遗产中包含对国家战略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资源或技术等,可能会被用于国家的战略储备或科研等领域。

  想自己决定遗产走向建议订立有效遗嘱 

  遗产的分配与继承是否要被动等到民政部门介入或诉诸法庭?

  中华遗嘱库创办人陈凯说,一个便捷方法是引导人们尤其是孤寡老人订立遗嘱。遗嘱人可通过立遗嘱来突破法定继承顺位限制,按个人意愿定向分配财产。

  “从北京赵女士、上海葛老伯案例来看,没有遗嘱,一部分遗产分给了对死者予以照顾的远房亲属,一部分符合法律规定收归国有,这或许是死者的意愿,或者不是。如果想自己决定遗产走向,人们应当在理智清晰时,订立有法律效力的遗嘱。”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马新彦说,法律没有规定遗嘱必须在哪里写,自己在家写一份也可以,但有一定弊端,比如丢失损毁,被家庭成员发现后引发纠纷。后期如果继承人之间发生争议,如何向法官证明自书遗嘱的真实合法性也是问题。

  因此,一些人立遗嘱选择去找律师、公证处见证或者去遗嘱库,这需要费用,但相比于自书遗嘱,其真实合法性在法庭上更容易证明。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