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场道,地处天津知名的五大道风景区,早年因道路西头有座规模不小的跑马场而得名。十九世纪末到上世纪二十年代,德籍人士德璀琳修建了跑马场和乡村俱乐部(现干部俱乐部),附近还建了一座二楼半的灰色大楼,人称“德璀琳大楼”。天津解放后的那几年,我还没有上小学,我们一家人就曾住在以此大楼为出口的大院里。平时我和小伙伴们就在大院里疯玩。
夏天,大院的草地上盛开着各色的野花,一簇簇牵牛花、刺梅、野蔷薇、大麦熟姹紫嫣红,墙头爬满了火红的杜鹃和蓝色的紫藤。槐柳成荫,杜梨、地梨、酸枣等野果俯首皆是。水塘里三道门青蛙与癞蛤蟆相互争鸣。水面上几十只水油子悠闲自得,一会向东一会向西。水下鱼翔浅底,有时一条水蛇游过,又见一只乌龟上岸喘气。大院东南是一片树林,林中知了蝉鸣,号称大眼贼的松鼠蹿上蹿下的,猫头鹰、啄木鸟、布谷鸟、乌鸦、喜鹊、家雀儿以及不知名的鸟类在林中雀跃,好一派田园风光。孩子们最喜欢的是扑捉漫天飞舞的蜻蜓,有“大老青”“黑老婆”“红小鬼”“轱辘钱”,当然最多的是“老褐”。大院后面是一条小河,河边有一幢别墅,旁边有一畦菜园。我们经常去那里偷摘西红柿、黄瓜等,有时听到大人一声吼,我们瞬时就作鸟兽散了。
河的对岸就是有名的跑马场,它的周围是一眼望不到边际的湿地芦苇荡,芦苇比成年人还高,密密麻麻,黑乎乎的一大片。沿一条小路钻进湖区,感觉这里天然野趣。大片的洼塘水下是鱼儿的天下,正如唐人张籍所云:“一斛水中半斛鱼,大鱼如柳叶,小鱼如针锋。水浊谁能辨真龙?”茂密的芦苇荡则是鸟儿的天堂,叽叽喳喳的吵闹声震天响。在鸟儿的繁殖季节,我亲眼见到鸟儿用4根苇子拉拢起来做成巢,在里面生蛋孵子。
儿时的野趣记忆挥之不去,唏嘘怀念。可喜的是,保护自然和生态现已成为人们共识。在最自然的生态环境中生活与工作已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