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我想学写诗

日期:06-11
字号:
版面:第17版: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春天到了,感受到青春的气息,突然,我想写诗。但我不是诗人,所以,学着写一首吧,《咏春》:

  披着羞涩的日光,

  喝着坚挺的咖啡

  春姑娘在窗外扫雪

  可能工资太低

  扫得寒气四溢

  古老的歌谣在风中吟唱:

  冻人不冻地……

  朋友们看了哈哈大笑,却不说这算不算作诗。他们大概不好意思批评我,又不情愿表扬我,于是就不断地哈哈大笑。

  其实我刚学写作时,首先是写诗歌,因为诗歌的构思来得快,字数少,头脑一发热,灵感一闪光,就能随意写几句。我当工人时曾写诗歌赞美过食堂炊事员,还描写过安装队的女焊工。不过因为出身问题,不允许我发表作品,渐渐我就没了激情。后来让我写,也让我发表了,但激情早已经磨损殆尽,迸发不出火花般的诗句。另外,我发现写诗的人特别多,多得像铺天盖地的海浪,轰轰隆隆地淹没了报纸杂志,甚至有的诗人因为争抢发表而反目。记得当时大连的《海燕》杂志不得不郑重发表声明:“本刊只发小说,不发诗歌”。

  现在,面对日新月异的诗歌创作,我几乎就是“睁眼瞎”,绝对地看不懂。因为我学写诗时,讲究格律,讲究对偶,讲究合辙押韵,相当严格。可现在的诗歌犹如多彩的云朵,随风飘扬,没有格律,没有韵脚,而且抽象得太厉害——甚至上句与下句毫无关系,决不搭配,让人不得不脑筋急转弯,但怎么转也转不明白。

  我有时感到,从我的小说章节里随便拿出一段来,改成一行行排列,也可以说是诗。

  我的一个老朋友年轻时写过诗,因忙于做生意停笔。后来他退休来了兴致,突然诗兴大发,写了很多首诗给我看。我一看完全像回到上个世纪,字句排列方方正正,韵脚押得叮当响亮。我说:“你不看现代诗吗?你这写的是啥呀,太‘老土’,太‘老帽儿’了!”朋友大惊:“诗歌还能不押韵吗?”我说越押韵越外行,那就是顺口溜。我陡然发现自己的审美观也变了,押韵的诗歌确实是一种落后,一种陈年老旧的腔调。我虽然看不懂现代抽象诗句,但现代诗句随心所欲的简练,有时精妙绝伦,让人越看不懂越觉得深不可测。

  过去我们总是批判艺术形式大于内容,其实内容的本质是固定不变的,人生的喜怒哀乐总是离不开情仇爱恨。然而形式却永远在变化,在更新。如果真的专门讲究内容,有了《红楼梦》,你还写什么爱情?有了《水浒传》,你还写什么江湖?有了《西游记》,你还写什么神话?……

  但我们还在一代一代地往下写,没完没了地写。写不完的爱情,写不完的人生,写不完的神话。读者为什么不腻烦,就是因为艺术形式的花样不断翻新,新的表现形式总会令人大感新鲜。例如过去穿衣服,谁也不敢将里面的衣服露在外面。可现在的时髦男女们,却将里面的衣服故意在外套下面露出一圈,竟然有着现代式的美感。长裙、短裙、超短裙;瘦腿裤、喇叭裤、露出半个小腿是骑马裤!形式永远在发疯般地变幻。

  不过,最重要的还不是诗的形式,而是诗人的激情,诗人的思索,诗人的品格。诗人面对人生之善,有着一种痛不欲生的拥抱;诗人面对人生之恶,有着疾恶如仇的勇猛。

  为此,我与诗人交往时总是小心翼翼。因为我觉得他们太有激情而又太激进,太讲认真却又太较真,太多浪漫似乎又太多浪荡。面对诗人,犹如面对一团灼烫的烈火,一柄闪光的刀剑,一条湍急的江河,一阵骤起的飓风,让你心慌和不安。我甚至认定,与诗人谈话不是高歌就是雄辩。

  总之,我认识到我为什么想写诗,却又写不了诗,因为无论你学会了多么超级的艺术形式,但没有诗人的气质,永远也写不出真正的诗。

  在小说的创作中,我虽然没有诗人的豪迈,可是如果哪篇小说写得生动感人,编辑就说:“你这篇小说有着诗人的激情。”一个不会写诗的人竟然有着诗人的激情,这令我暗暗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