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一支外来思想与艺术,佛教的教义与艺术也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宗教对地名的影响深远,有些地名因其所在之处曾有香火旺盛的佛造像或山峰形似佛陀而被命名。如,陕西省佛坪县、广东省佛冈县与佛山市等。
在地名方面,最为直观的就是“塔”字地名的高频次出现。我们能在区、县、乡、镇、村等各级地名中看到大量来自佛塔的地名。比如取自朝阳双塔的双塔区、取自辽阳白塔的白塔区、取自唐长安荐福寺小雁塔与慈恩寺大雁塔的西安市雁塔区等。一些城市的大寺也会成为地名,如上海市静安区的名字则取自区域内的静安寺。
1961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0处,其中有16座古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山东历城四门塔、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陕西西安大雁塔和小雁塔、陕西长安兴教寺塔、北京房山云居寺塔、江苏苏州云岩寺塔、河南开封祐国寺铁塔、河北定县开元寺塔、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河北正定县广惠寺华塔、浙江杭州六和塔、北京西城区妙应寺白塔、北京海淀区真觉寺五塔寺塔、宁夏银川市海宝塔。
“塔”是佛教楼阁式的多层建筑,常为五层到十三层(都是奇数),式样很多。其本义是佛陀或僧侣的舍利供奉之处。但临江高山之上的古塔,兼具风水思想中的文脉文峰,水运过程中避免船舶撞山搁浅、登高瞭望观景观敌等功能,可视为佛塔入华后的典型变化。
北京城内和郊外有星罗棋布的各种寺庙,根据清乾隆十五年(1750)《京城全图》所标北京内外城寺庙有1320个,其中数目较多的是:关帝庙116座、观音庵108座、土地庙42座、真武庙41座、火神庙30座、白衣庵27座、伏魔庵26座、天仙庵24座、五圣庙23座、地藏庵22座、三官庙20座等。带有“寺”的地名约有100余个,如护国寺、白塔寺、碧云寺等。另外,北京地名中嵌入“观”“庙”“宫”等字的也很多,如白云观、回龙观、东岳庙、药王庙、雍和宫等。这些地名表明了北京宗教文化的历史状况。
江西抚州县麻姑山以传说中麻姑仙女在此得道成仙得名。武当山和青城山均为中国道教名山,武当山是我国道教敬奉“玄天真武大帝”的发源圣地。《太和山志》载:“武当”意为“非真武不足当之”。青城山源自于张天师的创教初衷“清虚自持,返璞归真”。广东省茂名市,据载因“东晋时有道士潘茂名在东山采药炼丹、西山升天,隋朝时置茂名县而得名”。河南省栾川县的老君山,又名景室山,世传道家始祖老子曾修道于此,故名。
我国本土宗教道教在地名中多有体现,如以张三丰祖庙金台观命名的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以紫阳真人张伯端修行所在地命名的陕西省紫阳县、因云游天下的仙人李意期命名的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以何氏九兄弟在九鲤湖炼丹成仙事迹命名的福建省仙游县、因东南沿海常见之“赤松仙子”黄初平之黄大仙祠香火鼎盛而得名的香港特别行政区黄大仙区,均是因道教真人或传说中升仙之人命名的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