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熏烧与烟酒茶

日期:06-10
字号:
版面:第18版: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果想了解一百年前一个南方小城的饮食,汪曾祺的小说《异禀》,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小小的切面。在那个以咸鸭蛋著称的小城里,还有着其他种种美食。小说的主人公王二是卖熏烧(卤味)的,实际上他售卖的不止于此。

  我们且先跟随小说去饱饱眼福。王二的摊子上排开几个玻璃匣子,里面装着黑瓜子、白瓜子、盐炒豌豆、油炸豌豆、兰花豆、五香花生米。回想起我自己的童年,在乡间,这些零食都是过年才能吃到的美味。如果我站在这个摊子前,只是这些炒货,便足以让我流连忘返了。

  这些炒货,还谈不上有什么地方特色。但王二卖的熏烧,就颇为特别了。比如牛肉。“这地方一般人家是不大吃牛肉的。吃,也极少红烧、清炖,只是到熏烧摊子去买。这种牛肉是五香加盐煮好,外面染了通红的红曲,一大块一大块地堆在那里。买多少,现切,放在送过来的盘子里,抓一把青蒜,浇一勺辣椒糊。”想象一下那通红的红曲,同样通红的辣椒糊,再缀以一把青蒜,光是这红红绿绿的颜色,就让人心旷神怡,更何况那五香加盐、越嚼越香的牛肉本身呢。

  还有当地的特产蒲包肉。“用一个三寸来长直径寸半的蒲包,里面衬上豆腐皮,塞满了加了粉子的碎肉,封了口,拦腰用一道麻绳系紧,成一个葫芦形。煮熟以后,倒出来,也是一个带有蒲包印迹的葫芦。切成片,很香。”我有同事是高邮人,给我带过蒲包肉。不知道是现在的口味不如从前地道,还是并非吃货的我尝不出好坏,总之,我觉得汪曾祺描述蒲包肉的文字之美,远胜于现实生活里那一个小小的肉团。

  王二的生意正应了那副常见的对联:“生意三春草,财源雨后花。”他的熏烧里,增加了新的品种,“即日起新添美味羊糕五香兔肉”。这地方的人,羊肉也都是从熏烧摊上买。“只有一种吃法:带皮白煮,冻实,切片,加青蒜、辣椒糊,还有一把必不可少的胡萝卜丝(据说这是最能解膻气的)。酱油、醋,买回来自己加。兔肉,也像牛肉似的加盐和五香煮,染了通红的红曲。”从王二的摊子上买回来的这些熏烧,该是小城里劳作了一天的人们的幸福之所在吧。人生无常,世事多变,能让人暂得片刻享受与超脱的,似乎也只有餐桌上的这些红红绿绿了。

  《异禀》还借另外一个点缀式的闲人,介绍一点关于烟酒茶的常识。这个人物颇有意思,年轻时走过很多地方,见多识广,什么都知道,是个百事通。比如说抽烟,他就告诉你烟有五种:水、旱、鼻、雅、潮。说喝酒,他就能说出山东黄、状元红、莲花白……说喝茶,他就告诉你狮峰龙井、苏州碧螺春,云南的“烤茶”是在怎样一个罐里烤的,福建功夫茶的茶杯比酒盅还小,就是吃了一只炖肘子,也只能喝三杯,这茶太酽了。这些常识,如果用说明文式的文字,恐怕会让人觉得枯燥无趣,但现在经由这位熟知鬼狐故事,讲话如同说书般抑扬顿挫、有声有色的人物一一道来,就生动跳脱如王二的熏烧般诱人了。

  这位百事通现在落魄了,在一个亲戚家作食客。汪曾祺幽默地加上一笔,说他全名是张汉轩,大家却都叫他张汉,大概是觉得已经沦为食客,就不必“轩”了。说到“轩”字,本义为“古代大夫以上乘坐的车”,“轩冕”一词,比喻官位爵禄。今人为孩子取名,仍多用“轩”字,即使不求官位爵禄,大概也希望孩子气宇轩昂吧。“不必‘轩’”,看似轻巧的三个字,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命运起伏,尽在其中。

  说张汉是点缀式的闲人,其实并不准确。小说正是借由他引出这些年“飞黄腾达”的王二谈自己的“异禀”,扣题收尾。王二的“异禀”,又勾连起另外两个卑微的小人物的命运。张汉年轻时还曾“轩”过,如今落魄了,却还能因广博的见识和出色的口才“被看见”“被关注”。而经营药材生意的保全堂里,随时可能被辞退的陶先生和经常挨打的学徒陈相公,虽被称为“先生”与“相公”,却从来不曾“先生”与“相公”过。个中况味,远胜于熏烧与烟酒茶,有兴趣的读者,可去读读小说原文,了解王二的“异禀”和两位小人物“含泪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