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小文章《半个文盲》。我承认,在这个技术手段越来越发达的时代,我落伍了,已经沦落为半个文盲。我不会玩手机,只会在手机上发个信息、打打电话,直到去年才学会了网上付款。因为刚学会,有新鲜感,也觉得便捷,便跃跃欲试,学习着在网上买东西。第一次买的是苹果,手机屏上商家展示的红富士苹果,其色泽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柔和,亮眼,而且个头大,如同双胞胎,一个像一个。如果我不下单,好像就欠了商家的人情似的。于是,就下了单。果然,商家讲信誉,几天以后,到货了,我欣欣然地出了小区西门,从快递驿站取来了我的“学习成果”,迫不及待地用刀子划开纸箱,一看,立时傻眼了,这哪里是苹果?那些所谓的苹果,个头只有鸡蛋那么大,这且不说,其色泽如一个久病患者的脸,说绿,比绿色黯淡;说是灰色,缺少灰色的亮度。我把纸箱中的苹果全部倒出来,纸箱下层全是伤痕累累的烂果子。家人难免责备我,我无言以对,只能以阿Q的心态安慰自己:……这是儿子哄老子,老子认了。第一次上了当,总不甘心,我也不相信,网上的商家都不讲信誉,我不相信,网上交易就是踩坑、上当。我相信,好商家多的是,于是,就有了第二次上当。第二次,我买的是鞋。商家展示的那双鞋,样式俊美,平底,牛皮,其深棕色收敛着锋芒,不艳,也不太老,恰到好处。我估计,这双鞋在实体店,没有三两百元买不到,而这个商家只要99元。我果断地下了单。几天后,鞋子寄来了,打开盒子一看,鞋面是人造革,鞋底并非商家标榜的“牛筋”,而是硬塑料。
上了两次当,我心不死。不见棺材不落泪。我不相信,圈套是给我一个人设置的。第三次我买的是折叠式的老花镜,两副只有89元。我明白自己拿手中的钞票去和商家去较真,不输才是怪事。于是下单时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即使是赝品,不能戴,我扔掉即可,只有几十块钱,我认了——又是阿Q心态。眼镜到货了,果然应验了我的心理准备,打开小得十分可怜的眼镜盒子,拿出眼镜,折叠刚打开,一条断了的眼镜腿已拿在手中,眼镜腿的材料肯定是再生的,比人的心理还脆,一动,就断了。我没再多看一眼,连同眼镜盒子一同丢进了案桌旁边的垃圾桶。
最近一次上当是买书。下单买了一本历史书,打开一看,和介绍的内容大相径庭,不过是一本中学生读物。我给经常帮我代买文学经典的作家朋友打电话,诉说了我买的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作家朋友说,你在网上就不能轻易买书,还说那里卖的书,大都没必要看。这一次上当,彻底断了我在网上买东西的念头。交了四次学费,学会了在网上下单买东西,学到手的“本事”却再不敢施展了,我其实是学而无用,就像某些读了四年大学的学生。
我自己之所以几次上当,不只是别人拿当给你上,而是自己心甘情愿地去上当。自己已经明白,那是坑,却偏偏要去跳。在现实生活中,不是骗子太猖狂,而是“甘愿”受骗的傻瓜太多了。一个人要认清现实,要改变自己的认知,非经过生活的多次捶打不可。生活就是如此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