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父亲,许倬云说:“他不仅是我的父亲,也是我的老师。”
许倬云出生时天生残疾,一直到6岁都不能动,7岁才能坐在椅子上,无法正常上学,哥哥姐姐放假教他认字,家中也没啥书,只能偶尔读读杂志,这段时期,对他最重要的是父亲的指导。父亲当时在重庆上班,工作不忙,在家时喜欢评论战况,唯一的听众就是许倬云。另外,父亲还喜欢读宋朝名臣的奏议,常常读一段,就对许倬云说:“这段好,你听听。”接着还让许倬云再读一遍,父亲还指点他读完《东莱博议》,这些都是有关历史的文章,激发了许倬云对历史的兴趣。
许倬云父亲是海军出身,对数学很有兴趣,常常教许倬云做几何或代数题,但教得不系统,许倬云听了云里雾里,他说,从父亲那里得到的益处只有两个:一、听他讲奏议;二、听他分析战况。许倬云父亲还喜欢看《大公报》,看到张季鸾的文章,一定讲给许倬云听。许倬云的文字表达能力,就在父亲一次又一次的讲解中慢慢训练出来了。许倬云对父亲的教育方式总结如下:“我这套教育跟别人不太一样,我相当怀念先父对我的指点,他教我做一个懂得历史的人,教我有关战争史、地理、政治学、外交与语文训练等。我们兄弟姐妹八个人,他在这一方面的指点,我受益最多,因为其他人长时间不在家。”
许倬云父亲是政府的公务员,许倬云认为,父亲选错了行,父亲记忆力、分析力特别强,如果从事研究工作,定然硕果累累。父亲的言传身教让儿子许倬云成为一个著名学者,正如许倬云在回忆中所说的那样,父亲也是他的老师:“我读书也是先父帮我开的窍,我喜欢读历史,他的书架上都是历史、地理方面的书籍,线装书、平版书,海军战史、陆军战史,中英文的都有。抗战时期提倡爱国,所以很多民族英雄例如岳飞等人的事迹我都看过,我也看过《时与潮》,这些都是我小时候的读物,因为先父看,我也跟着看。对我而言,他不仅是我的父亲,也是我的老师。”
星期文库
名人的父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