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逛旧书店杂忆(4)
荷花市场我后来去过多次,游廊蜿蜒,古木参天,荷花摇曳,游船在什刹海上荡漾,真是如在画中游一般,而这里的书店,早已杳无踪影了。之所以提及潘先生的买书旧事,乃是这里很有些像法国巴黎塞纳河畔的旧书摊,但遗憾最终没有成为永久的风景。
二〇二二年十月二日
塔下买书记(1)
知道万松老人塔很久了,觉得不过就是一座古塔罢了。偶然读了施康强先生的一篇《砖塔胡同》,才知道这个胡同便是因此塔而得名。北京最早的胡同,可追溯到元代,也就是这个砖塔胡同。这个胡同里,曾短暂居住过鲁迅、老舍、张恨水等民国名流,故而也更为令人遐想了。令我感兴趣的,这个万松老人塔的古迹之中,还有一个专门出售与北京城有关著述的书店。恰好近来集中读了一些有关北京城的书,可谓杂七杂八,想读的,不想读的,一股脑地乱买了一通,便想着能到这家特别的书店,既可看看书,也可感受一些访古的幽思。待导航到了西四路口处,才发现这里之前来过好多次。我对北京城的地理实在糊涂,经常搞不清地名,出门全靠导航,结果错过许多偶遇的惊喜,想想这也是现代人的一种无奈。不过,万松老人塔位于一座小院,门前和院子里有几棵大槐树,而塔又不甚高,明代《帝京景物略》云其“砖甃七级,高丈五尺,不尖而平”,若是不特别注意,即使从塔前的街道上经过,还真有可能发现不了这座距今数百年的古塔呢。
万松老人塔所在的院子,院落很小,转一圈,可能三分钟都不需要。也由此可以理解这里何以有一家书店了,就像圣公会教堂遗址里的模范书局一样,真是利用古迹的一个好办法。不过,正阳书局除了门口的木牌子上有个书店的名字之外,走进这个院落,真是看不出这里会是一家书店。南北的两排房子里各有一处售卖书籍的地方,倒像是北京人家的两个书房。南边书店的门口,有棵很有些年代的槐树,枝叶婆娑,树荫下有几张椅子,坐了两位游客,闲闲的样子,似乎这里更像是一户人家。我掀开了书店北面房子的竹帘,正对着门的并不是书架,倒是一些北京的兔儿爷。书店的房间不大,有三架的书,看了看,许多书之前都买过了。倒是有个书架上,有些旧书,其中顶层,是一排的英文精装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