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圆明园七大兽首首聚安徽

日期:05-29
字号:
版面:第08版:天下       上一篇    下一篇

  新华社合肥5月28日电(记者 何晓 刘美子) 5月28日,由安徽博物院、安徽广电传媒集团、保利艺术博物馆主办的“国宝归来——圆明园兽首暨海外回流文物特展”于安徽博物院新馆正式展出,这是安徽举办的规模最大的海外回流文物特展,涵盖七大圆明园兽首、商周时期青铜器、北朝时期石刻佛像等在内的87件珍贵文物,集中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璀璨瑰宝与曲折归乡之路。

  缓步踏入展厅,七尊兽首沿展厅中轴线静静伫立,历经百年,仍光泽流转,褶皱绒毛等细微处依旧清晰可见。那些曾见证烧杀抢掠、颠沛流离的眼眸,此刻正穿过博物馆的玻璃展柜,以跨越世纪的凝望,与慕名而来的观众展开一场无声的对话。

  “没想到有一天能在家门口近距离观赏到如此多重量级的国宝。”市民刘女士激动地告诉记者,在赞叹兽首精妙绝伦的工艺之余,虎首、猪首等铜像身上清晰的凹陷与裂痕则让她倍感惋惜。

  文物不言,自有春秋。十二兽首原是圆明园海晏堂前水力钟喷泉的构件,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园中大量珍宝被焚毁掠夺,自此兽首流散海外。2000年至今,通过官方和民间多方追索,牛首、虎首、猴首等7尊兽首通过拍卖、捐献等方式回归祖国,其余5尊兽首目前仍下落未明。“兽首铜像融合了东方传统美学理念与西方造型艺术特点,由欧洲艺术家设计、中国宫廷匠师制作,是清朝国力强盛和文化巅峰的见证。”展览主办方之一、保利艺术博物馆展览部主任詹春晖介绍。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正如特展结语所言:“圆明园兽首、青铜礼器和佛教造像象征着中华千年文明的积淀,但在短短百年内漂流海外,成为中国文物流失的一个个缩影。”

  “文物归来,不仅仅是物理位移,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回归,是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的彰显。”安徽博物院副院长卞坚表示,“我们将以本次展览为契机,进一步挖掘文物价值,讲好安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据悉,本次主题特展将从2025年5月28日持续至8月31日,展期逾三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