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食言祸身

日期:05-28
字号:
版面:第18版: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在东晋,有位文人同时也是官员叫殷仲文,因为言而无信,竟然引来了杀身之祸。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晋纪·晋纪三十六》中记载了这件事:殷仲文很有才智,自以为应当管理朝政,因未如愿,所以一直闷闷不乐,觉得没有实现自己的志向。后来他出京做了东阳太守,更加不高兴。江州刺史何无忌平常就仰慕他的名气,东阳又在他的管辖之内,殷仲文答应他得便顺路去拜访,这让何无忌很高兴,于是非常谨慎恭敬地对待这件事。但是,殷仲文因为官场失意,常常神情恍惚,最终没能过来相见。而何无忌以为殷仲文不来是瞧不起自己,大为恼怒。在朝廷发生了一起叛乱后,便与其他人一起向当时把持朝政的刘裕进谗言,说殷仲文等人与叛将有勾连,最后殷仲文与那些人一起被灭族了。

  客观地说,殷仲文之所以最终落得这样的结局,还有其他某些原因,比如说,他是早前叛臣桓玄的舅子,并且比较深地介入了那场叛乱之中,是他后来主动向晋安帝请罪,方才被“特赦”,免了一死的。这样过往的“劣迹”让殷仲文一旦朝廷中又有风吹草动,很容易被怀疑、被伤害。但是,假如他会做人,少些清高与架子,对于作为自己顶头上司的何无忌多一些恭敬,比如说,既然说好了去拜见他,那么,哪怕是在百忙之中也要抽出时间去,也许就没有后来的无妄之灾了。

  这江州刺史何无忌也不一般,他是东晋倚重的武将刘牢之的外甥,又是地方上有一定实力的人物——江州刺史,在朝廷中说话的分量是显而易见的。本来何无忌对殷仲文心存钦慕,如果殷仲文对何无忌多一些尊重与信用,认认真真兑现自己的诺言,我们也许能够想象,日后殷仲文在东阳的“职业生涯”大概率会顺风顺水,至少可以获得相对平静与安逸的生活。可惜的是,文人的清高让他对于何无忌打心眼里有几分轻贱或者说不以为意,因此,最后他竟然食言了,又因为食言落得了那样的结果。

  无论是谁都有自尊心或者说从他人那里获得尊重的心理要求。对于像殷仲文们来说,坚持你的清高之类的做人原则并没有错,但是,言而无信——也不论是对于自己的上司还是部下还是其他人,那绝对错了。因为言而无信,不仅会有损自己的人格与形象,同时也会对被你伤害的人的心理造成沉重的打击——树要皮人要脸,被你伤害的那人脸往哪里搁?自然而然的,回过头来,人家也是可能对你予以伤害的——尽管这样做有些小人,但是,这可是你无礼在前。

  文人有文人的优点,也有文人的缺点。自视清高,在我看来就是文人最容易犯的毛病。东晋的殷仲文因此留下了惨痛的教训,所以,在我看来,既然生活在人世间,那么,就该多一些人间的烟火气,凡事不可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