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别高兴能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劳动模范一起领奖,有机会和这些高精尖人才进行交流学习……”上月底,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天津中电华利电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利集团”)成套车间主任范栢成接过“沉甸甸”的劳动模范证书,回到天津,他依旧马上投入到电力设备安装与维护的日常工作中去,“对我来说最高兴的事,还是项目能顺利竣工,用户能安安全全用上电。”
在电力行业一线深耕二十余载,深度参与上千个项目,手握12项国家专利,完成上千个“零故障”任务……如何用手中的技术为冰冷的设备赋予温度,记者日前对话这位新时代的电力工匠,听他讲述自己守护万家灯火的故事。
不善言辞的创新者
早上八点钟,记者在华利集团厂区见到范栢成时,他正在接听一个项目的电话,他的同事告诉记者:“范主任九点半要外出工作,特别为采访留出了一些时间。”采访中,范栢成虽然十分认真地听着问题,但却并不健谈,身边的同事笑说:“他是个典型的技术达人,确实不善言辞,但要是和你谈技术和业务,他能滔滔不绝地说上一整天。”
华利集团成立于1996年,是一家集电力设备研发生产、电力工程安装及电力科技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作为集团成套车间的带头人,范栢成主导实施的智能数字化组装流水线模式成为企业效率变革的核心引擎。该模式具有高效、快捷、智能、柔性化程度高的特点,整体操作采用滚轴传送方式,能够方便快捷地扭转和传送柜体,进行多工位、全方位的移动加工,使整体生产效率提高60%。为了提升华利集团整体生产效率,范栢成把成套车间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推广到组装、钣金、元件等各大车间,为企业抢占市场提升了整体生产保障。
范栢成告诉记者:“传统操作模式需要多人利用行车将设备从一个组装工位转移至下一道工序,新的组装流水线模式能够实现一个员工将设备更快、更自由地运送至各工序点位。”这意味着以前组装10台柜体的时间,现在可以完成16台,有效降低了时间和人力成本,同时大大缩短了交付产品的时间周期。
“我的工作一直没离开一线,我觉得创新就是为人服务的,不仅是为用户,同样也为生产者。比如滚轴传送系统,我们的女同事也能轻松操作,体现了人性化,真正提高了效率,这就是创新的意义。”范栢成说。
12项专利加身的“发明家”
今年42岁的范栢成,曾获2021年度“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称号,2025年更是荣获“天津市劳动模范”以及“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劳动模范”称号。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他从业超20载,带领团队高质量完成的千余个电力项目的深厚积淀。
从为全运会、特奥会提供场馆变电运维服务,到天津地铁盾构机的临时供电保障等,每一次任务都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面对电力行业科技创新的发展步伐,他凭借自身技术知识技能积极参与新产品研发,在华利集团智慧云电、智慧模块以及5G物联网智能数字化空气开关等项目中均有出色表现。
在长期的一线实践中,范栢成善于在工作总结发现,更善于在车间里开展技术革新,“一人拥有12项国家专利”是他的鲜明标签:“一种配电柜线缆固定结构”“一种防飞弧的塑壳断路器”“一种开闭站集线设备”“一种降噪型配电箱”“一种具有安全结构的配电柜”……这些在非行业人士看来有些拗口的专利名称,落实在华利集团的生产实践中,就是提升效率。落实在项目的实际应用上,就是安全和质量的保障。
“其实这些专利很多都是从细节去改进技术环节、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因为我一直在一线,最了解同事们的工作状态,最了解用户的实际需求。只要不厌其烦地深耕工作细节,就能切切实实地为我们的工作做出有益的改变。”范栢成说。
大学里学习的是土木工程专业,却在非专业从零起步,20多年来逐渐成为华利集团的技术带头人,范栢成强调了实践经验的重要性,也表达了不断学习的必要性:“企业要发展,我们都在经历从劳动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的变革,原地踏步怎么能行呢?所以一定要学习人家的优势来补上自己的劣势。”在范栢成和同事看来,主动学习电力知识并非只是拿着书本伏案记录,而是在日积月累的工作实践中将理论变成经验,始终保持学徒心态,“要么在车间,要么在用户现场——工作本身就是最好的课堂。”
坚守初心的建设者
“我们这个工作没有准确的下班时间,什么时候完成用户的服务,什么时候下班。”在华利集团,范栢成是车间的革新者,是企业协同发展的推动者,也是兢兢业业在岗位上与客户对接的服务者。
一个项目从始至终,在他心里都有一个繁复而有序的流程表:“在项目实施之前首先要明确用户需求的变压器型号是什么,容量要多大,给我们的时间节点在哪里……有时客户给出的设备要求是非标的,时间还特别紧张,看似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我们企业的团队工作氛围特别好,有使命感,各部门负责人都会主动带着同事们加班加点抢工期,不仅能在规定的时间里保质保量完成,有时还能提前交付。”
在天津市东丽区军粮城街道、新立街道的还迁房项目中,华利集团承接正式电的保障工作。范栢成以较短的时间将成套配电柜送至指定位置,高效完成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在地铁6号线、8号线以及10号线一期工程中,他坚持每天到达现场检测设备、排除安全隐患,确保电力供给的安全可靠;在天津城市轨道京滨铁路项目中,他作为技术人员负责电力设备的维护及保障,凭借专业的技能现场解决实际问题、与集团内部对接设备安装,为该项目有序开展提供了电力保障。
万家灯火让天津成为一座璀璨之城,这其中是范栢成和千万工匠用汗水浇筑而成的、无形的“电力之盾”,看着天津城市的夜晚越来越美,他的成就感真实而具象,“工作的过程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但我们会在工作中找到快乐,每一个项目最后竣工了,用户安全顺利地用上电了,那都是我们最大的快乐!”范栢成告诉记者。
孩子眼中的真英雄
“每次路过我们参与的项目,我都会给孩子讲,这里有爸爸的一份付出!”范栢成说,虽然工作很忙,和孩子出行的机会不多,但每每经过这样的电力项目,他都会给孩子讲一讲这座“光明堡垒”的来龙去脉,“孩子也挺为爸爸自豪的”。
这份属于父亲的幸福感,也延伸着范栢成对天津未来的期许——看着华利集团智慧云电系统覆盖更多社区,集团数字化智能变电站点亮新兴产业园区,他深信:“城市的每一次脉动,都需要我们这样的‘电力细胞’保驾护航。”
对于天津的建设,对于自己的工作目标,范栢成告诉记者:“我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华利集团为我们搭建的优质平台。下一步,我将带领团队创造出更多创新性的电力成果,为华利集团高质量发展助力,为电力行业的新质发展赋能,为社会提供更安全、更先进、更智能的电力保障。”?
从进厂时的小伙子到如今迈入中年,范栢成亲历了电力行业的蝶变,也从未停下学习与前行的步伐。他带领团队共同努力,助力华利集团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荣获天津制造业百强企业、天津战略新兴产业领军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
每一个灯火璀璨之后的东方既白,范栢成都会带领团队进入新的项目、新的创新之中。对他来说,“劳模”二字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承诺:“用技术守护光明,用创新传递温暖,让每一度电都照亮千家万户的幸福。”
记者 王轶斐
图片由天津华利集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