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大城三管:就是让老百姓生活更舒适更安心更美好

日期:05-28
字号:
版面:第03版:城事       上一篇    下一篇

  日前,作为海河观光带沿线重要道路,河北区李公祠大街整修工作完成。重点是对损坏严重的车行道和人行道石材进行修复,完成车行道沥青混凝土摊铺,铺设非机动车道彩色防滑路面5189平方米等,提升市民出行体验。  记者 吴迪 摄

  2025年,本市20项民心工程,市城市管理委牵头推进10个子项任务,主要包括更新改造燃气老旧管道、改造供热旧管网、开展城市供热“冬病夏治”、实施道桥安全整治维修、增建停车泊位、提升改造路灯设施、建设柳林公园(三期)、建设设计公园(一期)、新建提升80个口袋公园、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治理等。

  市城市管理委扎实推进民心工程项目建设,落实“大城三管”要求,统筹提升“硬件”“软件”建设,让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燃气旧管网计划改造200公里

  更新改造燃气老旧管道。计划实施民心工程燃气旧管网改造200公里,覆盖和平区、西青区、宁河区、滨海新区等。截至5月23日,改造工程已累计完成180公里,占年度计划任务的90%。全部任务预计6月底完成。为进一步提升用气设施安全,借助国家本市部署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时机,积极推动居民用户非熄火保护灶具、超期服役灶具淘汰更新,2025年以来累计完成23419台。

  改造供热旧管网。计划实施民心工程供热旧管网改造200公里,惠及晋宁北里、日华里、万科西区等44个居民社区,受益群众4万余户。至5月23日,累计完成116.12公里,完成率58.06%,全部任务计划6月底完成。

  开展供热“冬病夏治”户内提升改造。计划提升改造居民用户户内供热设施不低于5000户。至5月23日,全市累计完成提升改造4042户,完成率80.84%。为切实提升供热服务保障质效,制定了《天津市城市管理委2025年“温暖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供热管理工作五个方面,22项重点任务。除了“民心工程”管网和户内设施提升改造等“源-网-端”全要素改造工程建设外,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重点推动杨柳青电厂、大港电厂等容量替代工程;探索地热等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推动部分地热供热项目落地实施,实现与热电联产、燃气锅炉房的资源互补。在强化智慧赋能方面,优化“一站一策”运行指导曲线,突出恶劣天气、重点时期提前调度;协调推进供热智慧监管平台与12345工单实时共享,实现供热工单办理动态监测;扩大智慧供热监管平台室内温度监测覆盖范围,对薄弱小区安装室温监测设备;以能源集团为试点,构建基于综合检测技术的数字管网安全管控体系,提升城市供热系统安全水平。在完善管理机制方面,完成2024-2025采暖期供热服务质量复盘,推动供热行业用户报修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一站一人”“供热管家”等工作机制。

  桥梁整治维修月底完工

  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发展,部分道路桥梁已超负荷运行。今年,本市将49条重点道路、20座立交桥、海河12座跨河桥梁整治维修列为民心工程任务。截至5月23日,已完成39条道路、14座立交桥、10座海河系桥梁整治维修任务。其余项目均已进入收口阶段,计划5月31日前全部完工。

  此次整治维修,出现了很多新特点。首先是提升了项目的统筹性,统筹做好城市飞线治理、窨井盖提升、绿化提升以及供热、燃气、排水等管网改造工作,避免“马路拉链”现象。其次是优化组织实施方式,采用“错峰作业+分段推进+昼夜施工”模式,最大程度压缩工期,降低交通影响。三是加强工艺和技术创新,提高道路通行舒适度。

  增建公共停车泊位5000个

  “增建公共停车泊位5000个”纳入今年民心工程,计划利用城市边角地块、闲置空地和桥下空间等资源,增建公共停车泊位5000个。截至目前,已建成14处停车场,新增停车泊位2440个。市城市管理委正积极推进天津市机动车停车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已完成与各区和有关企业的数据调研、对接,主体功能模块正在搭建中。

  80个口袋公园实现“推窗见绿”

  今年民心工程任务,包括建设柳林公园(三期)、设计公园(一期),新建提升80个口袋公园,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进园”。设计公园与柳林公园隔河相望、相映生辉,打造出生态先行的城市绿肺、蓝绿交织的文化景观和“平急两用”的城市客厅。口袋公园小而美、小而精,各具特色、出门进园,提高了城市服务水平,优化了城市宜居环境。

  设计公园坐落在东丽区,公园以“设计”为主题,通过留白增绿的设计手法将艺术、科技、智慧、低碳相融合,打造生长型综合公园。在景观和功能设计上,公园整体呈现“一带一翼,一林一岛”景观结构,打造无界长廊、梦想舞台、艺术林地、城市绿岛四大功能分区,建设10个富有场地特色的公园节点。

  设计公园分两期建设,一期(占地约15公顷)正在建设中,设计有艺术之家(设计之家、文创之家)等场馆,目前主体已经封顶,正在进行室内外装修施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生态文明、安全舒适、文化交流、可持续发展于一体的综合公共空间。设计公园(一期)正在按计划加紧建设中,将于2025年9月建成开放。

  柳林公园坐落在津南区,公园以生态休闲为主题,充分考虑全年龄、全时段的参与体验,突出公共空间的开放性、共享性和参与性,提供运动、休闲、亲子、游憩交流的空间,聚集人气,提升地区活力。柳林公园一期、二期均已建成开放。柳林公园(三期)占地约15公顷,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文化展馆、柳林湾、月季园、园林绿化及景观小品等,计划今年9月建成开放。

  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治理

  组织实施城市道路园林绿化补植,提升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去冬今春,全市补植补种乔木5.4万余株,栽植灌木2.3万余株,铺设绿篱约26万平方米、草坪约105万平方米,栽植草花约5.8万平方米。此次补植补种把“选好树”作为首要要求,采购适应本地生长环境、抗逆性强、病虫害少以及树形端正、根系发达的树木进行栽植。补植补种的时候逐一分析树木长势不好的原因,对症诊治,做到“先祛病、再栽树”。市城市管理委对全市补植补种工程进行统筹组织管理,不转包、不分包,确保工程质量,杜绝现场野蛮施工。市城市管理委成立园林专业技术指导组,抽调水上公园和动物园的“老园丁”对友谊路、文化中心、快速路进行现场技术帮扶,与施工单位一起盯现场、研究技术问题,做好现场指导服务,保障补植地段与整条道路景观保持一致。

  开展春季环境卫生“大清整、大清洗、大扫除”活动,对背街里巷、公共场所周边等卫生薄弱区开展全面清整,对城市道路、公共厕所等开展清洗冲洗。5月以来,在全市深入推进“新门前三包”。

  沿街建筑立面维修维护。特别是做好和平、河西、河北等各类历史文化街区沿街建筑的维修整治。目前,有5个区建筑立面维修整治任务已经完成,和平区、河北区项目完成进度均在90%以上,预计5月底全面完成。

  实施海河沿线维修整治。天津最独特、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海河。海河沿线的桥美、建筑美、岸线美,是外地游客必到的打卡地。今年,对海河沿线(金阜桥-北营门桥段)石材、栏杆、马路家具等进行维修维护,对绿化进行提升,对沿线建筑、桥梁、岸线进行光环境治理,对世纪钟等标志性景观周边市容环境进行治理。目前,各项工作均已进入尾声。

  景观照明治理。天津市夜景灯光建设从1998年至今,经过2008年、2015年、2017年多次提升改造,形成了以“一轴”“一线”为代表的城市夜景灯光网络体系,海河夜景已经成为靓丽的“城市名片”。景观照明治理,主要在原有灯光的基础上,围绕T字轴线以及一站一场进行改造治理,助力打造海河之夜、天津之夜。其中,T字轴线包含海河、友谊路、联络线(城市迎宾线)、天塔、文化中心、梅江公园夜景灯光。重点对沿线建筑、桥梁、景观、雕塑夜景灯光进行治理提升。一站指的是天津站北广场灯光,主要是弥补区域夜景灯光不足问题。一场指的是机场大道灯光,重点是形成4公里景观带灯光。  记者 徐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