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九、逛旧书店杂忆(1)
逛旧书店是一件极有兴味的事情,北京可能是最适宜的城市了。琉璃厂过去是旧书铺子林立,留下了很多文人的踪迹。如今琉璃厂只有中国书店,相比苏枕书笔下的京都古书街,差距可能很大了。尽管如此,我还是很喜欢到琉璃厂去看旧书,清幽的街道、古朴的建筑以及书店内静怡的氛围,都太适合淘书了。在中国书店寻书的一大乐趣,就是偶尔可以碰见一些名家的旧藏。出版人吴兴文就是在中国书店翻到了中国第一张藏书票,堪称奇遇。而我读到一则关于香港报人张契尼的掌故,其人藏书甚丰,但他去世后,藏书基本被后人送到了中国书店。这位作者写他赶到中国书店,看到两架子的张先生的藏书,挑了一些,其中有一册AduvenTures inEnglishLiterature,此书中每一页,都写有英文的批注。我当然没有这么幸运,但也屡有一些小收获。有次我去中国书店,在书架上翻到了一些旧书,记得便有岳麓版初印的《瓜豆集》、上海古籍版初印的《唐诗百话》以及花山文艺社的《暮年上娱》,尤其是后一种,我寻觅已久。这些书的扉页上都盖有一枚“聚言的藏书”印,且保存极完好,应是位老先生的藏书。
琉璃厂的中国书店,我过段时日便会去转上一回。散落北京的其他中国书店,大多都是邂逅。在北京读书时,距离中关村的中国书店最近,但那时候爱逛新书店,有次和友人去吴楼买书,在旁边的中国书店,看到玻璃柜中有各种名家的签名书展,非常悦目。归来后,还特别写了一篇《签名本风景》,此后也就格外留意签名本了。印象深的一次,也和签名本有关。有一次去北大听课,出小西门后,到中国书店,在二层看到一个签名本的展售,其中不少是吴小如先生的旧藏。我颇喜欢北大中文系吴组缃先生毛边签赠的《历代小说选》。去新街口的中国书店,则是某次去三十五中的周氏兄弟旧址参观,也就是过去的八道湾。出了地铁不远,竟是中国书店,于是折进去看了看,买了一套舒展编选的《钱锺书论学文选》,品相极好。几年前的春节,去黄寺访友,在地安门转车时,偶然见到了中国书店的雁翅楼店,于是带妻儿进去看了看。还有一次,和儿子去郭沫若故居参观,亦顺道到这家中国书店去看书。记得那次买了一本钟敬文先生的《西湖漫拾》,是民国翻印本,很古朴的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