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朱媛媛病房照争议 善意就能逾越边界?

日期:05-25
字号:
版面:第11版:一周评谈       上一篇    下一篇

  近日,著名演员朱媛媛离世的消息让无数网友为之痛惜。21日下午,一位医生在个人社交账号发布了一组朱媛媛生病住院的照片,被广泛转发。不少网友都留言质疑:身为医生,其公开发布病人就医照片,是否妥当?目前,记者搜索该名医生的社交账号,发现包含这组照片的视频已经疑似隐藏或删除。

  朱媛媛家属五年来严守病情秘密,连合作演员黄晓明都毫不知情,足见其对隐私的珍视。这一事实与涉事医生声称“已获家属同意”的说辞形成鲜明矛盾。尽管公众人物需对隐私被侵害有一定容忍义务,但病历信息涉及健康隐私,属于法律明确保护的核心隐私范畴。《民法典》与《执业医师法》规定,患者诊疗信息受法律保护,未经授权公开诊疗信息即构成侵权,无论患者是普通人还是明星。涉事医生若无法证明获得家属书面授权,其行为已涉嫌违法。即便存在私人友谊,但职业身份赋予的信息获取权绝不等于传播权,不会因“善意”或“悼念”而例外。

  有网友以“展现抗癌精神”“传递正能量”为医生辩护。这属于认知偏差。朱媛媛生前通过隐瞒病情、坚持工作维持的体面,与网友眼中“病房照的体面”存在本质差异。前者是主动选择的尊严,后者是被动曝光的形象,二者不可混为一谈。即使照片展现了她的乐观精神,但未经家属允许的公开行为仍被视为对隐私的侵犯。这种将私人苦难包装成公共鸡汤的行为,本质是对个体意志的漠视。正如网友质问:“若躺在病床上的是你,愿意被公开照片吗?”

  类似案例早有前车之鉴:林俊杰用过的针头被贩卖,周海媚病历遭泄露,涉事医护人员均被追责。部分医务人员将患者隐私作为“炫耀资本”或“八卦素材”,借职业便利获取关注度,全然不顾患者及其家属的感受。这种流量至上的畸形心态令人不安。患者将自己的隐私交付给医护人员,这份信任本应被珍视。而医护人员泄露隐私,无异于在患者最脆弱时,往他们伤口撒盐。不只是公众人物有此忧虑,普通人也可能受到伤害。此前成都新冠确诊女孩、沈阳阳性患者信息泄露事件均引发网络暴力,凸显隐私泄露对个体的毁灭性影响。此类事件加剧了公众对医疗行业保密能力的质疑。

  要遏制此类事件,需多方协同。医院要强化管理,完善隐私保护制度,对违规行为零容忍。监管部门要加大惩处力度,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同时,要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在面对患者隐私时,时刻保有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