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海河流域多水患。为备汛期救险之需,沿河险段积土成堆,称为“土牛”。一旦河水浸口,方便取土堵塞。光绪二十一年(1895),吕耀斗署理天津道,春季即筹划夏秋度汛,下令催办土牛,有备无患。人们称赞这是保卫民生的举措。
沿河堤坝上堆土,以备防洪,自古即是一项河工。堆土称“牛”,在于外形相似,兼借传统文化的说辞。汉代人讲究腊月出土牛以送寒气,后来衍生出土牛鞭春的风俗。打碎土牛,人们抢那土坷垃,视为吉利避害之物。又有铁牛镇水之说,江河岸边置铁牛,心理上感觉是多了一道防洪的保险。古人借五行学说解释铁牛,说是蛟龙属木,牛以铁铸,铁属金,金克木;铸铁取牛形,牛属土,土克水。堆土防洪,土牛之称显然与铁牛镇水理念出于同门,给“水来土掩”的常识裹上玄妙想象的包装,也是为河流平顺讨一个吉利的口彩。
吕耀斗于道光三十年(1850)中进士,年时22岁。40多年里仕途蹭蹬,曾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多年,是著名翻译家严复的上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