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老乡亲”献艺筹款

日期:05-21
字号:
版面:第19版:副刊津沽       上一篇    下一篇

  1929年6月22日、23日,孙菊仙在春和大戏院连演两天,为广智馆扩建筹款。当时的报道称:“(孙菊仙)今年已九十(虚岁),久未登场。而吾国近百年来之沧桑陈迹,殆尽在此老眼底。以故此次出演,一般社会咸以惊奇之心理,与推崇之观念,极表欢迎。计演两晚一日,座客颇极一时之盛。”

  22日晚,开场是花衫与丑角的玩笑戏《一匹布》,接着是专学孙菊仙的王竹生唱《雍凉关》,颇得神似。下面是袁寒云客串《一捧雪》,刘叔度与胡碧兰的《芦花河》。最后的压轴戏,是老乡亲孙菊仙的《审头刺汤》。

  “(孙菊仙)扮陆炳。一出帘,全场彩声雷动。刚出台时,略需人扶持,然其豪迈气概,依然如昔。第一句开口念引子‘一片丹心’句,台下又彩声轰然。审头时,说白爽健,神态老当,回异时流。第二场出台,唱摇板‘号炮一声人头落,劝人莫要犯萧何’两句,声腔极浑厚朴实,对雪雁说‘汤老爷为人忠厚,公正无私……小心侍候’句,念至‘侍’字,随以手启扇,露一‘刺’字,其念作均非常精警。”“将下场时,又在台上当众演说,略谓诸君又看戏,又捐钱,实为一举两得云云。”对于演说的内容,报纸上并未过多交代。对此,戴玉璞曾回忆过:“他在剧中唱念当中,突然停止了锣鼓,摘下了髯口,向观众发表演说,说明‘今天是帮助林先生给广智馆筹款。广智馆是个好地方,里边陈列许多好东西,大家看了增广知识。他们夏天送暑药,冬天舍棉衣,大家多多捐款,功德无量’等语,说完了接着开演,实属别开生面的创举,一时传为佳话。”

  更有意思的是,《审头刺汤》演完后,有观众们开始离席。这时台上写出提示“老乡亲准备接演《雪杯圆》字样”。孙菊仙二次登台,“步履益形轻健,唱‘一日离家’一段二簧原板,句句皆有特殊声腔,而格调无不异常高古。‘好似孤雁落寒林’句,唱来非常简练,而自然苍劲有致。其后‘一见坟台好伤心’一句倒板,尤为响遏行云之概。”

  对于孙菊仙当晚的演出,《大公报》评价:“老乡亲在吾国旧剧界实为一怪杰,其对于一切唱作规例,神而明之,均出以迈往不羁之意态。其大气磅礴,绝不沾沾自喜,亦为俗伶所难能。至其行年九十阔步登台,一夜兼演双出,慨然表示其不服老之精神,尤应为世人所佩仰。就此点立论,‘老乡亲’虽老,而彼自身不自承其老,则‘老乡亲’固自不老也。”

  三个月之后的9月8日,孙菊仙又在南马路学界俱乐部为广智馆第二次筹募建筑经费。当场上演《骂王朗》《八大锤》。

  据《广智星期报》报道:6月22日、23日春和大戏院演出,收入实得277.5元;9月8日第二次义务戏,白天售票239张,晚间售票253张,共计售票492张。募捐筹款的方式各有不同,能把捐款活动搞成一场大联欢,这在20世纪20年代还是绝无仅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