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最津味的“正大红”需从小满缫出

日期:05-21
字号:
版面:第07版:专题       上一篇    下一篇

  上世纪80年代,尚永森第一次陪着父亲到浙江省大麻镇选丝,“我记得就是小满节气前后,这差不多是每年第一批蚕丝上市的时间。”

  “这手艺从我爷爷那辈传下来,到现在一百多年了。”天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尚记真丝绣绒制作技艺第三代传承人尚永森介绍说,做绣绒得用桑蚕丝,“而且我们家的‘老规矩’就是得自己去选丝。”每年小满前后收第一批丝,10月收第二批,“小满节气的这一批最好。”亲自感知生丝之后,仿佛也就真正全面“入行”。

  春日的万物复苏,茁壮生长的蚕,吃的也是“头茬”桑叶,差不多也就在小满时节吐丝,“这时候蚕结的茧厚实,抽出的丝韧性足,光泽度也好。”尚永森说,尚记做绣绒,选的是相对较细的“20/22D”型号,“先把蚕丝泡软、煮熟,再拧、撬、梳理,做成丝线后还得分绺、搓条、熨烫……”从选丝到成品要经过15道工序,尚记以染色“天津正大红”为代表色,这小满的第一批蚕丝,才能染出这种“正色”来。

  随着时代进步,也出现了人造丝、涤纶丝,但在尚永森看来,或是发乌或是发僵,永不及真丝的“各种好”。尚记的真丝绣绒是为做绒花,这绒花技艺据说从宫廷簪花而兴起,最早可追溯至唐宋。清宫的技艺、花样,至今不衰,“当时就有‘金银丝铜铁’的排行,丝的重要可见一斑。”

  尚永森过去常去南方购蚕丝,也看着当地小满节气的“祈蚕节”逐渐成为当地文旅名片,“其实不少地方将农历三月称作是蚕月,直到小满节气蚕吐丝为一个重要节点。”古人在此时进行祭祀蚕神的活动,顺应自然规律,在尚永森看来,小满或是手艺人的“闹钟”,收丝备用,在腊月之前做好绒花定型前的全部准备。

  这些天,尚永森就准备收货了。“每年五月份和十月份分两批采购,每次约半吨。”

  有时候,他和朋友聊起节气的话题,总会有人说,有些节气的风俗和北方关系不大,他就以自家为例,绒花不仅是装饰品更是一种文化,小满看似一个节气,却和整个蚕桑产销息息相关,“这或许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所在——穿透时间、地域的桎梏,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共通的文化血脉与精神基因。”

  记者 单炜炜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