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虽是武人出身,却很喜欢读书,经常与大臣们讨论书里的事情,或提出一些问题让大臣们回答。皇上读的书,大臣们有的读了,有的没有读过,所以有时能回答,有时便回答不上,只有翰林学士卢多逊每每对答如流,其博学不仅深得宋太祖赏识,同僚们也自愧不如。
原来卢多逊事先有所准备。《宋史·卢多逊传》记载:“太祖好读书,每取书史馆,多逊预戒吏令白己,知所取书,必通夕阅览,及太祖问书中事,多逊应答无滞,同列皆伏焉。”皇上每天都读什么书,卢多逊提前暗中向皇家书馆的管理员打听清楚后,回家通宵阅读,且读懂读透。这样一来,书里说的什么卢多逊便了如指掌。因此,卢多逊很能与赵匡胤“谈得来”,赵匡胤经常劝诫大臣们要多读书,号召向卢多逊学习。
开国功臣赵普虽然是宰相,但从小就不爱读书,为此皇上经常敲打赵普:“没事的时候多读点书吧,别让人看不起。”皇帝的话不能不听,于是赵普开始认真读书,但后来发现,赵普家里只有一本《论语》。“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历史名言就是从赵普这里诞生的,不知道这是夸赵普是牛人呢,还是嘲讽他“没文化”?不过,赵匡胤那一句“宰相要用读书人”,迫使赵普罢相,卢多逊上位,说明赵匡胤真是稀罕“读书人”。
只因“太祖好读书”,卢多逊通过读书揣测皇上的心意,从而达到取悦皇上的目的。宋朝时期文人吃香,恐怕也与“太祖好读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