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租车平台“秋后扣款” 不该是笔“糊涂账”

日期:05-18
字号:
版面:第11版:一周评谈       上一篇    下一篇

  “七年前的订单,怎么今年才扣费?”日前,周先生反映,近期被“GoFun出行”租车平台以“免密支付”方式划扣159.3元,而该订单需要追溯至2018年。对此,“GoFun出行”客服负责人回应称,可能是因为之前周先生账户余额不足,导致完成的订单无法扣款。然而,这一答复并未打消周先生的疑惑。该笔扣款实际通过周先生“花呗”信贷账户完成,与平台宣称的“账户余额不足”的回应相互矛盾。

  一笔七年前的租车订单,突然通过免密支付划走账户资金,这样的“秋后扣款”让人困惑。令人不安的是,周先生称七年中未收到任何催缴通知,平台也未提供有效扣款凭证。而这类“陈年旧账”并不鲜见。也是近日,“一嗨租车”用户杜先生突然被追缴2020年订单产生的1100元费用,其中900元竟是五年间“滚雪球”的违约金。蹊跷的是,平台既未提前告知违章事项,事后又无法提供扣款依据。虽经舆论施压最终退款,但核心问题依旧悬而未决:平台究竟依据什么保留五年扣款权限?违约金计算标准谁来监管?

  细究这类事件,租车行业的“潜规则”逐渐浮出水面:利用免密支付的“永久授权”,对多年前订单追溯扣款。部分平台在用户开通免密支付时,未明确告知授权期限,甚至通过小字号条款默认“永久保留扣款权限”。例如,某平台协议中写道“用户授权平台在订单相关费用发生时扣款”,却未限定“费用发生”的时间范围。这种模糊表述使平台得以对多年前订单“秋后算账”。这种操作显然与现行法律相抵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与公平交易权,《个人信息保护法》也规定数据存储应遵循“最小必要”原则。北京互联网法院已有判例明确指出“永久代扣条款”无效,这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了有力支撑。

  免密支付本应是提升交易效率的工具,而非平台“无限追溯”的利器。要终结乱象,平台须在协议中明确扣款追溯期限,超期需重新授权;扣款前需多渠道通知用户,并提供费用明细与申诉通道。监管部门更要主动出击,重点整治“永久授权”格式条款,严查数据超期存储、静默扣款等违规行为。消费者在签订租车合同时,要仔细审查“扣款时效”“违约金计算标准”等条款,要求平台对模糊表述作出书面解释,同时养成定期核对账户的习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租车平台把免密支付变成“糊涂账”,损害的不仅是消费者信任,更是行业赖以生存的公平准则。多年旧账不该成为一笔“说不清”的糊涂债,平台是时候给用户一个明明白白的交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