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弹库帛书是目前已知唯一的战国帛书,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帛书和首个典籍意义上的古书,对于中国古文字、古文献研究以及中国学术史、思想史研究都是不可忽视的源头,价值巨大、无可替代。流失海外79年,5月16日,这批国之瑰宝终于回归。
通过北京大学李零教授长达45年的研究,现在,已明确国宝文物子弹库帛书分三卷,第一卷为“四时令”,第二卷为“五行令”,第三卷为“攻守占”。第一卷相对完整,第二、三卷为大小不一的残片。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李零:到目前为止,集中出土帛书只有两次,一次是马王堆帛书,一次是子弹库帛书。马王堆帛书晚,是西汉帛书。子弹库帛书是现在最早的唯一的战国帛书,它们的年代大概在公元前300年前后。帛书的内容都是跟中国古代的术数有关系,是属于术数类的文献。
本次回归的子弹库帛书第二卷“五行令”,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月名图”和写在“月名图”下面的文字。墨书文字字体较小,写在红色栏格内,内容是按五行讲四时十二月的宜忌。李零教授介绍,我国古代的五行时令,把一年三百六十日分为木、火、土、金、水五段,每段七十二天,按五行分出三十个节气。五行令与四时令曾并行于先秦两汉,此后逐渐被遗忘。
李零:子弹库帛书两种时令都有,这不是很好嘛。子弹库帛书第二卷虽然是残片,但是也非常宝贵。
本次回归的子弹库帛书第三卷“攻守占”,同样为残片,依稀可辨的墨书字体,比第一卷第二卷略大,文字按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顺时针排列,转圈抄写在丝绸四面,上有若干标注干支的红折角,内容为战争军事中攻城、守城的方向宜忌和日辰宜忌。比如,东方部分记述,如有一颗流星划过天空,一定要入城,入城要从东方入,入城后,要居中央,以对付四方诸侯;南方部分则记述,守城之日从乙酉到己卯。
李零:中国古代的选择术,一个很重要的是兵家要用这个东西,类似于这样的军事技术,我们古代叫兵阴阳家,帛书第三卷就是属于这个内容。大到国家大事,小到婚丧嫁娶和各种各样的行为,都可以放到选择术里,简直是一个生活的百科全书。
尚未回归的子弹库帛书第一卷“四时令”,相对完整,写在一件长47厘米、宽38.7厘米的丝绸上。分甲、乙、丙三篇,三篇文字相互颠倒,转圈书写转圈阅读,李零教授认为,这种布局体现着阴阳交错、四时流转这一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
李零:子弹库帛书关系到中国的知识系统,中国人对宇宙、当时的日常生活各个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文献。
国家文物局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办公室副主任 朱晔: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从来没有一件中国文物,像子弹库帛书这样,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共同关注,并且对它的研究是历久不衰的。
位于长沙的原湖南设计勘察院宿舍,新中国成立前,是长沙子弹库所在地。1942年,子弹库帛书就是在这一带的一座战国楚墓中被盗掘出土。长期研究后,李零教授指出,子弹库帛书盛放在竹笈内随葬入土。被盗掘出土后几经辗转,连同竹笈残件一起,于1946年流失美国。1973年,这座楚墓考古发掘重启,又出土了极为珍贵的“人物御龙帛画”,这幅帛画是目前仅有的两幅战国帛画之一,从另一个角度再次说明,子弹库帛书的价值无与伦比。
流失海外后,只有古文字学家商承祚后人捐赠的一枚帛书残片留在国内,于1997年入藏湖南博物院,同“人物御龙帛画”一起安放在库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等待与流失的残片团圆璧合。
据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