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稿 费

日期:05-16
字号:
版面:第18版: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前几日看到一个视频,内容是几位作家聊稿费,主要聊第一次收到稿费的经历,有多少钱,怎么花的。麦家1985年在某报发了一篇1200字的小小说,没有收到稿费,到该报社编辑部询问,财务显示已寄出4块钱稿费,但他一直没有收到过。苏童1983年在甘肃《飞天》发了一首十几行的诗歌,稿费8块钱,当时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的他,用稿费在学校附近邮局旁的商店买酸奶喝,一瓶不过瘾,又喝了一瓶,觉得特别好喝。阿来1982年在中学教书,花一个小时写的一首一百多行的诗歌发表了,收到50块钱稿费汇款单,当时他的月工资是37块5,校长还担心他辞职不干了。他花十几元买了几本托尔斯泰的著作,余下三十多块钱连续五个星期的周末请女朋友下馆子,这个女朋友后来成为他太太。刘震云读大三时发表了文章,稿费50块钱,请女朋友吃饭,这个女朋友后来也成为他太太。

  我收到的第一笔稿费,来自某地报刊。报社用汇款单寄来两元稿费,我骑着自行车兴冲冲到邮局去取。也许是兴奋,也许是得意忘形,路上不慎碰倒一小孩,所幸孩子没受伤。我买了些副食给孩子作为安慰,稿费之外还倒贴了几块钱。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稿费,多是汇款单,单子右边有简短附言,上写“某月某日于第几版发表某文章”,取汇款时这“简短附言”可以裁剪下来留着。后来,有的报刊通过银行汇寄稿费。再后来,微信兴起,有的报刊通过微信转账支付。及至现在,报刊基本通过银行转账、微信支付稿费,以汇款单汇款的情况,少之又少。

  现实中也存在着不支付稿费的情况,大多是作品被转载、入集等。朋友刘先生追忆过世母亲的散文被一本教辅书采用,但他一直不知道,是熟悉的朋友告知他的。刘先生在微信朋友圈里提及此事,说选用作品的版权属原作者,部分无法取得联系的作者,书的版权页留有电话号码,同编辑联系后可以支付稿费,但版权页上留的电话一直关机。我看到后试着联系该教辅书出版社所在地的出版界师友,师友第一时间与该出版社取得联系。经过几次协商,该公司答应书面赔礼道歉并签订协议书,支付刘先生稿费两千元。刘先生表示谅解,说文章写的是母亲的勤劳善良,让更多的孩子读到也是一件善事,此事算是圆满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