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冷战”要钱是假 想儿是真
日期:05-16
84岁的周大爷颤颤巍巍地走进法庭,递上一份要求儿子每月支付5000元赡养费的起诉状。然而,当承办法官吴凤侠仔细询问后才发现,这场诉讼的“案由”是赡养费纠纷,表面看与金钱相关,但原告周大爷的实际诉求与金钱并无关——老人真正想要的,是儿子能多去养老院看他几眼。
求法官“劝和”多年矛盾
在事实调查阶段,周大爷的诉求几经变化:起初,他想让儿子给他换一家养老院;后来又提出希望请个保姆;最终,他才哽咽着道出真实想法:“我想让法官帮忙化解家里30多年的矛盾,让儿子多来看看我。”
原来,周大爷与儿子周某亮之间的隔阂已积压多年,父子间的联系越来越少。老人气不过,便一纸诉状将儿子告上法庭,试图用这种方式“逼”儿子露面。
庭审中,法官围绕周大爷的真正诉求,认真听取双方意见,了解父子30多年产生家务矛盾的成因是父子间缺乏理解和沟通,平时站在自己角度考虑和处理问题,导致积怨越来越深,见面越来越少,即使见面也经常争吵不欢而散。
法官吴凤侠耐心开导劝说双方,也指出双方在以往处理家庭关系中存在的不足,儿子还能接受,而大爷固执地认为自己都是对的,没有任何问题,并情绪激动地表示30多年的矛盾今天法官不给劝和好,自己就不走了。
法警队负责人吴效东了解情况后,搀扶老人至调解室休息。“您先喝口水,慢慢说。”吴效东递上温水安抚老人。经询问得知,周大爷在养老院居住多年,庭审中的对立场面让他倍感孤独与焦虑。吴效东结合平日处置突发情况经验,耐心开导老人,逐渐平复了老人情绪,并取得了老人的信任,为后续帮助法官调解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事后,吴效东派出两名警员将老人护送回养老院。
父子终于冰释前嫌
考虑到周大爷年事已高,眼睛患有疾病,河北区法院决定将法庭“搬”到养老院继续审理。吴凤侠法官通过月牙河矛调中心了解周大爷父子家务纠纷真正的情况,主任杨涛将从公安、街道、居委会处了解到的情况及时向吴凤侠法官进行反馈。吴凤侠意识到要想实质化解父子间的矛盾迫在眉睫,于是邀请月牙河街道矛调中心参加此次庭审并参与调解。4月25日清晨,吴凤侠、吴效东、杨涛等人来到周大爷所在养老院。
调解刚开始时,58岁的周某亮坐得离父亲很远,神情冷漠。但随着法官的耐心劝导,父子紧张的关系逐渐缓和,多年的误解归于消除。最终,周大爷在众人的见证下签署了撤诉申请。这场官司没有输赢,却让一对关系疏离多年的父子重新坐到了一起。
回程路上,法官吴凤侠感慨道:“法律从来不是冰冷条文,有些官司的胜负不在法庭,而在人心。”而此时,养老院的房间里传来了久违的笑声。窗台上那盆枯萎多年的君子兰,不知何时,冒出了一簇嫩绿的新芽。
记者 常健 通讯员 王樱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