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杨英讲述了自己的家庭故事。原来,她的女儿27岁以前,和她经常吵架,小吵频繁,大吵不断。吵架的时候简直是天崩地坼,震天动地。但是后来微不足道的生活琐事,却让母女之间冰释前嫌,感受到家的温暖。
母女俩总是频繁吵架
和女儿频繁吵架,究其原因,无非是杨英要将自己的观念强行灌输给已经研究生毕业的她。受过高等教育又有着独立思想的女儿,无疑已经厌倦了家长的管教。
但吵归吵,骨肉之情,血浓于水。女儿毕竟不忍“拉黑”家长了事。一次吵架后她和杨英足足冷战了两个星期,最后还是杨英忍不住联系了她。“我俩都爱对方,又何苦这样,我也是忍不住多关心你一下,这样吧,我以后尽量不打扰你,给你充分的自由。但你至少隔段时间给我打个电话,或者发微信,让我知道你在单位一切都好。”杨英曾这样对女儿讲。
杨英如此姿态,女儿不忍拒绝,母女俩就此握手言和。之后彼此之间果真没怎么吵过,但彼此间的隔阂依然时隐时现——“我们吵了这么多年,早就不知道该如何保持语气亲切。”杨英说。
番茄调料带来改变
想不到,不久之后,一瓶番茄沙司和一瓶番茄酱,竟然让母女冰释前嫌。
一年前,女儿在所供职的高校附近租了一套一室一厅的小户型,渐渐动起自己做饭的念头。杨英厨艺一向精湛,家里饭菜很合她的口味。回想起做饭的场景,女儿发现杨英常常会用到番茄沙司与番茄酱。面对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瓶瓶罐罐,她的选择恐惧又漫上心头。于是掏出手机给母亲打了个电话,询问如何选择。
杨英先是一愣,随后便打开了话匣子。将自己多年来使用番茄沙司的经验倾囊相授。“番茄沙司因口感细腻、甘甜,用途比较广,糖醋里脊、糖醋丸子等糖醋类菜肴都离不开它,番茄酱口感醇厚,是做罗宋汤的首选调料……”女儿推着购物车,在货架之间来回穿梭,而杨英似乎看见彼此之间的那条沟壑正在由深变浅。
对话围绕做饭多起来
母女之间的对话骤然丰富起来,当然大多数和吃饭、做饭有关。关于每道菜的做法,尽管女儿明知道杨英是美食名博,可她并没直接百度母亲的美食博客去寻找答案,还是喜欢在电话里询问各种菜肴的做法。
那个曾经吼出“我就是一直在外面吃饭,也不麻烦你”的任性女儿,也变得柔顺了,又开始像小时候那样,伸出双手寻求母亲的呵护。而杨英在电话另一端滔滔不绝,声音也因此显得年轻了许多,女儿应该能想象出母亲眉飞色舞的样子,用心记下做饭的经验,认真钻研,后期逐步提高。
渐渐地,女儿的厨艺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了解到擅长中餐的杨英不会使用烤箱,她特意为母亲添置烤箱,耐心教使用,头一次品尝到自己烤出的鸡翅,杨英知道在某些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中女儿又成了自己的老师。
女儿事无巨细关心
就这样,借着烹饪这件事交流情感,杨英知道女儿既然能精心地安排一日三餐,就一定有照顾好自己的能力,便慢慢地改掉了瞎操心的毛病。而女儿也意识到母女之前的羁绊是那样深。
春节回家,女儿一头扎进厨房,跟着母亲炸丸子,蒸馒头,酱牛肉,烙手抓饼,忙得不亦乐乎。她一边翻着手抓饼,一边说:“家里烟机灶具时间太久了,噪声也大。长期使用对身体不好,我用自己节省下的工资在网上订购了一套品牌的烟机灶具,几天后到货安装。”
女儿举着沾有面粉的双手,撒着娇靠在母亲肩上。轻柔的声音传入耳旁:“妈,我今年评了先进,还升了职。单位发了两箱红枣,蒸枣馍、炖汤、煮稀饭,营养价值很高。”杨英侧身望着她清秀的脸庞,想到日渐明理的她在辛勤工作之余还这样事无巨细地关心自己,幸福的泪花早已溢满眼眶。
(摘自《快乐老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