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广智馆的扩建计划

日期:05-14
字号:
版面:第19版:副刊津沽       上一篇    下一篇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藏品增加、展陈扩充,天津广智馆的馆舍显得愈发局促。至1929年,开始在前院修建罩棚,并将中院及西院改建为楼房。

  首次报道此事,是1929年1月13日的《天津广智馆星期报》。当时正值天津社会教育办事处改名为“天津广智馆”之时。为说明前后二者关系,界定相关责任义务,该报发布《七项声明》,其中最后一项即为:“广智馆曩昔购备之木材,业已堆积多年,若不兴工,势将腐烂,刻已决定建筑楼房并添盖罩棚,需款浩繁。前蒙天津县刘县长许以捐款,现又承前清供奉老乡亲孙叟菊仙担任义务,情缘本身不作米字寿,牺牲气力,代为演剧筹款。何日开幕,再行报告。”由此可知,广智馆对于扩建,早有计划,并已经准备好了建筑所需的木材,但所需款项浩繁,受困于资金原因,所以未能开展。后来承蒙各界捐款,特别是孙菊仙演剧筹款,来解决款项缺口。

  在天津社会教育办事处时期,其设立戏曲改良社,恰与孙菊仙志趣相投,得其鼎力支持。因此,孙氏与严修、林墨青多有往来。

  孙菊仙(1841-1931),名濂,艺名菊仙,天津人。工老生。自幼娴于音律,尤喜戏曲,并好武术,曾在清军任职,艺宗程长庚,搭嵩祝成班及四喜班演出。光绪十二年(1886)被选入清昇平署外学,为内廷供奉长达16年之久。其颇受慈禧太后宠爱,还与谭鑫培、汪桂芬被誉为京剧老生“新三杰”。孙菊仙嗓音洪亮浑厚,气力充沛,宽窄高低运用自如。高腔嘎调游刃有余,演唱花腔不多,讲究刚柔相济,收放自如,唱腔淳朴苍劲,善于表达慷慨激昂的情感。念白不拘泥于湖广音和中州韵,多用京音,听来亲切自然。当时被天津人尊称为“老乡亲”。

  在当时的戏曲界,谭鑫培、孙菊仙与汪桂芬鼎足而立。且谭、汪二人已作古多年,虽有孙公健在,已久不登台。他这次不作88岁的寿诞,特为广智馆筹款献艺,成为当时天津社会上的一大热点。从《天津广智馆星期报》披露此事开始,各大报纸就争相报道。1929年1月17日的《大公报》以《老乡亲又将牺牲色相 被广智馆所邀》为题报道,后续接连不断。《益世报》《新天津》等也多有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