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西边有条街,两旁的行道树是高大的臭椿。每年一入夏,便会散发出一种微微的气味,行人路过时会闻到,都说它“臭”。而我却很喜欢臭椿的“臭”,每次饭后遛弯经过臭椿树下时,都会忍不住深嗅几次,感叹道:“这分明是青草的香嘛!”
与模样相似的同科兄弟香椿比,臭椿没有香椿名声好。香椿芽是高档食材,一直受到人们的追捧,而臭椿因气味不受待见,常被人们忽视。对香椿和臭椿的辨别,古人早有定论,香椿为椿,臭椿为樗(chū),而且古人认为臭椿材质疏松,只能当柴烧,匠人都不把它当作良材,被认定为“樗栎庸材”。然而,庸材也有庸材的好处,白居易写过一首臭椿的诗,便深谙此理,“香檀文桂苦雕镌,生理何曾得自全。知我无材老樗否,一枝不损尽天年。”(《林下樗》)樗栎虽为庸材,但是却靠着平庸无争,反而避免了刀砍斧锯,进而得以平安长寿。聪明未必是好事,平庸无争未必是坏事,这不禁让人想到苏东坡的《洗儿戏作》:“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事实上,臭椿树的价值不比香椿差。臭椿树树姿优美,树干通直高大,树冠如盖,叶大荫浓,颇为壮观,是一种很好的观赏树,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绿化价值,如今许多城市都将其用来做行道树。臭椿树的木质纹理清晰均匀,质地坚硬,不易腐烂,做出来的家具,受到很多人青睐。另外,臭椿树还有很强的药用价值,树皮、果实,具有清热燥湿、止血、止泻的作用。种子还可炼油,且含油量大。如此看来,古人认为臭椿树是“樗栎庸材”“只能当柴烧”的说法,纯粹是误导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