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跨界转型者 奋斗动力足

日期:05-14
字号:
版面:第08版:特别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李忠嶺在公共空间讨论技术问题

  李忠嶺工作室的工位

  2023年7月,李忠嶺结束了两年的地铁工作,虽然之前他从事轨道交通行业,但内心对大数据充满热情——上学期间自学编程的经历,让他对算法有着天然好奇,转行大数据行业也是基于自己的兴趣。

  一开始,李忠嶺经常帮朋友修理电脑,闲时也会鼓捣一些小程序,后来,和几个有相同爱好的朋友研究出了一个小工具,正巧一家房产中介公司计划拓展房产领域的视频数据展示业务,李忠嶺尝试着用先前开发小工具的思路,以及对技术的敏锐嗅觉,发现这个业务自己也可以完成。于是,李忠嶺主动接下这个项目,带着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在西青区金翎雁孵化基地创立了九重乐娱数字科技工作室。

  创业初期,团队租下300平方米办公区中的几个工位,开放式空间里堆满电脑。每天早晨8时30分,李忠嶺抵达公司开启一天的工作。他们现在的核心业务就是将线下拍摄的小区环境视频自动剪辑、标注关键信息,生成可供客户线上浏览的360度全景看房模式。这一方案直击传统房产中介的痛点:过去的房产经纪人带客户看房一天只能看三五个小区,而有了线上浏览小区环境的功能,客户通过电脑甚至是手机,几分钟就能浏览数十套房源,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也大大节省了房产中介与客户的沟通时间。

  凌晨奋战

  方言录入突破技术瓶颈

  项目的难点远超想象。首个挑战来自方言数据的处理。在为南方一家企业做语音识别工具时,由于对方提供的都是粤语样本,传统语音识别软件准确率不足60%,要将这些语音准确识别出来,形成文字,这项工作有些挑战,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灌入、标注、识别,工作量可想而知。李忠嶺带领团队连续奋战近一周的时间,采集了上千小时方言样本,手动标注音素特征,最终训练出适配多语种的混合识别模型。回忆起那段日子,他仍记忆犹新:“一次,在调试方言转换系统时,系统反复将一个词识别错误,我们反复检查发现是声调混淆问题,直到凌晨3点终于找到方案,成功突破了一个技术瓶颈。虽然那段日子很辛苦,但大家寻找解决方案的劲头很足,毕竟公司是我们共同的心血,大家都很努力,创业的氛围很好。”

  轻松氛围

  咖啡香里讨论技术方案

  选择将工作室设在华苑地铁站旁的孵化基地,是李忠嶺深思熟虑后的决定。这里交通便利适合通勤外出,办公区宽敞明亮,租金不以面积计算,还能单独只租所需的工位,10个工位月租金仅3000元左右,“煤水电全包”的计租形式就是专门为他们这样的初创团队量身订制的,节省下来的资金能让他们投入到项目的开发上。

  30分钟通勤圈覆盖滨海新区与北京,南站站房日均发送旅客1.5万人次的流量带来丰富的人才资源。李忠嶺的团队已吸纳多名来自外地的人才,他们正是被这里的低生活成本与产业协同效应吸引而来。傍晚时分,办公区常弥漫着咖啡香气,大家围坐在公共休息区讨论技术方案,氛围十分轻松。

  随着公司业务的增长,李忠嶺的爱人也辞去原来的工作,与他一起共同创业,有了爱人的支持,让他更充满了奋斗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