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御北虏 定鼎北都
明洪武元年(1368)八月,征虏大将军徐达率大军攻克元大都,宣告元朝覆亡。朱元璋下令,将元朝的“大都路”改名为“北平府”,“大都城”改名“北平”,即北方平定之义。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在建都问题上一直犹豫不决。元亡之后,他决定采取两京制——即以应天府(今江苏南京)为南京,以汴梁(今河南开封)为北京,兼顾南北。直到临死前,朱元璋还在做迁都关中(今陕西西安)的打算。因为当时对明朝构成最大威胁的是退居于漠北的元朝皇室——北元。
历史上,中国作为大陆国家,最多的威胁始终来自北方。凡建都南京的王朝皆有偏安性质,如以南京为都城应付北元的威胁,必有鞭长莫及的致命缺憾。朱元璋生前,也有臣僚建议迁都北平,可利用元朝旧有宫殿,但朱元璋认为北平是亡元旧都,不愿考虑。但为了防御北元,朱元璋派诸王镇守北边,在今长城一线遍立卫所,分军把守。
“靖难之役”后,朱棣在南京当了皇帝。按照惯例,古代帝王登基后,往往将自己发迹之地的行政级别提高。朱棣采纳臣僚建议,仿照朱元璋以故乡凤阳为“中都”的做法,把自己从前镇守的“北平”升格为“北京”。这也是首都“北京”的语源由来。
朱棣即位不久,永乐四年(1406),下令迁都。转年五月,大规模的北京城修建工程拉开序幕。这个浩繁的工程历时十四年,直到永乐十八年(1420)才完工。
与此同时,明廷加紧对南北运河的疏浚,以保证南粮北运,供给京师之需。经大臣宋礼、陈瑄等人督工修建,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岁运漕粮达300余万石。在这一系列的基础条件准备就绪后,永乐十九年(1421)正月,正式迁都北京,改称京师。
朱棣迁都北京后,以南京为“留都”,并称“南北两直隶”,他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立都北京的汉族皇帝。
明成祖朱棣在位二十二年(1402-1424),他尽力完善政治制度、发展经济、开拓疆域,迁都北京后,使北京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且一直沿袭迄今。
解码京畿
文脉相通
清代的直隶省以今京津冀地区为主,为畿辅重地。
“京畿”本意是指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特指我国古代金、元以来以北京为核心的周围地区,大致相当于今天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所在的区域。京津冀地区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
从历史沿革上分析,天津曾与京、冀同属燕国、幽州、冀州等行政区划。明永乐二年(1404),始设天津卫;至清雍正九年(1731),单立为府,辖今河北省沧州、南皮、盐山等六县一州。至清咸丰十年(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天津被英法联军强占开埠,使本与京冀同体的文化板块受到巨大冲击,外来的异质文化元素不断融入,形成南北交融、中西合璧、雅俗共赏、别具一格的津沽文化。
天津与河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血脉相通,难以切割。天津曾三次作为河北省的省会,长达25年之久,时长远超保定(10年)。
天津开埠后,带动直隶经济加速变迁,突出表现在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与农业趋新等方面,传统经济形态转型也日益明显。在天津筹设的“军火机器局”(后称“天津机器局”)成为北方最大的官办军工厂;开平矿务局(开平煤矿)在招商集股、雇佣工人、生产模式、运输营销和经营管理等环节上,凸显“新型”因素;在直隶工艺总局带动下,直隶省诸多州县的工艺局(厂、场、所)纷纷设立,体现出由传统经济向新型经济过渡发展的时代进步。
名城列阵
春秋活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解释,“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截至2023年,京津冀地区共有8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分别是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的承德市、保定市、邯郸市、山海关区、正定县、蔚县。下面重点介绍河北省的六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保定市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壮士荆轲、燕大夫郭隗、汉昭烈帝刘备、宋太祖赵匡胤、地理学家郦道元、数学家祖冲之等名人志士辈出。文物古迹众多,有世界文化遗产清西陵;有全国保存最完好的清代衙署直隶总督署;有出土金缕玉衣、长信宫灯的西汉靖王满城汉墓。更有涿州双塔、北岳庙、安国药王庙、腰山王氏庄园、古莲花池、燕下都遗址、定窑遗址、冉庄地道战遗址等。
承德市
承德市地处河北省东北部,历史悠久,市内名胜古迹荟萃,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中国44处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拥有世界最大的皇家园林、世界最大的皇家寺庙群、世界最大的皇家狩猎场、世界最大的木制佛、世界最短的河流、世界独一无二的石柱等。
邯郸市
作为赵国国都曾长达158年之久,是河北省最古老的城市。赵王城是全国保存最好的战国时期古城。邯郸文化底蕴丰厚,是我国成语典故最多的城市,被誉为中国成语典故之都。“胡服骑射”“邯郸学步”“完璧归赵”“负荆请罪”“黄粱美梦”“毛遂自荐”等成语,言简意赅、富于哲理、寓于情趣、耐人寻味,是汉语言文化的瑰宝。
山海关区
隶属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历史文化遗存厚重,仅古城内就有总兵府、先师庙、儒学堂、大悲阁、尚书坊等60余处文物古迹和20余座牌楼牌坊。山海关古城是万里长城上唯一的军事城防体系,明清时期,古城作为咽喉要道,成为帝王出巡、外国使节朝贡、商贾贸易、军防调遣必经的御道、驿道、贡道、官道、商道。
正定县
隶属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位于石家庄中部,太行山东麓。有1600多年的建城史,县城内建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素有“古建艺术宝库”的美称。正定四座古塔风格迥异,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宁寺凌霄塔高大雄伟、临济寺澄灵塔秀丽典雅、广惠寺华塔雍容华贵、开元寺须弥塔古朴端庄。是三国名将赵云故里,县城内现有赵云庙、子龙广场等景点。
蔚县
隶属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地处河北省西北部,古称蔚州,为“燕云十六州”之一。历史悠久,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项,涵盖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三大类。如蔚州灵岩寺、蔚州古城、南安寺塔、金河寺悬空庵塔群、卜北堡玉泉寺等。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暖泉镇、代王城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涌泉庄乡北方城村、宋家庄镇上苏庄村。蔚县剪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至今全县境内保存历代文化遗存784处,古建筑保存达580余处,在河北省名列第一,被誉为“河北省古建博物馆”。
运河焕新
脉动新通
迤逦千年的大运河,其北段将京津冀三地紧紧连在一起。
大运河在河北省界内全长530多千米,主要包括北运河、南运河、卫运河、卫河、永济渠遗址和河北雄安新区白洋淀与大运河连通部分,流经廊坊市、沧州市、衡水市、邢台市、邯郸市等地区。由运河衍生的大名府故城、沧州旧城等周边文物遗存26处,沧州武术、吴桥杂技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3项。
作为大运河最北端的北京,通惠河和北运河流经了通州、朝阳、东城等城区,其中北运河的北京段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袤,覆盖了千万人口。
在天津,大运河流经武清、北辰、河北、红桥、南开、西青、静海共7个区。在老城区,大运河被分成南、北两段并与海河交汇,其交汇处 “三岔河口”更是被称为“天津的摇篮”;作为京津冀交融的源头活水,三地沿岸的每一处码头、渡口、石桥、河道,都曾见证了大运河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也是连接三地的重要文化长廊、经济动脉和生态廊道。
2023年4月4日,随着天津静海区九宣闸枢纽南运河节制闸与河北区的新开河耳闸同时开启,大运河再次实现全线水流贯通,预示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虽分属三个不同的行政区划,但在自然空间上却紧密相连,在漫长的历史上同为一个整体,在文化根脉上属于同源共生。
太行山以东、渤海海岸以西这片辽阔土地,辽代之前一直以燕赵文化为主导;这里包含着平原文化与高原文化、内地文化和海洋文化、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华夏文化与胡夷文化等多元而异质的文化碰撞,不同时代背景中,不断碰撞、吸收和交融,逐渐趋向融合。
京津冀地区历史文化资源形成了十个聚集区,分别为:(1)北京及周边历史文化资源聚集区、(2)天津历史文化资源聚集区、(3)保定历史文化资源聚集区、(4)张家口历史文化资源聚集区、(5)正定—石家庄历史文化资源聚集区、(6)承德历史文化资源聚集区、(7)秦皇岛(含北戴河、山海关)历史文化资源聚集区、(8)以唐山—丰润为中心的京东历史文化资源聚集区、(9)蔚县历史文化资源聚集区、(10)邯郸及周边历史文化资源聚集区。京津冀地区历史文化资源聚集区,除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外,基本以河北省重要的地级市为内核,体现了历史形成的区域行政中心对历史文化产生的凝聚作用。
天津作为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又处在京津冀中部核心功能区,具有任何城市都无法替代的地位和功能:首先,天津是首都重要的防御门户并肩负经济发展的重任;第二,天津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区的集中承载地;第三,天津是首都北京出海的关键通道,渤海沿岸的滨海新区更是充分展现了天津强大的对外开放门户和海洋发展优势。天津港地处海河入海口,是辐射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的关键枢纽,也是京津冀连接东北亚,中西亚以及欧美等地区的对外开放窗口。
近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京津冀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明确天津市加强滨海新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区的协同联动,加强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建设,提高对外开放门户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