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别轻信“法律咨询”“代理维权”

日期:05-13
字号:
版面:第20版:专刊       上一篇    下一篇

  看到“法律咨询”“代理维权”的广告可别轻信,弄不好就是个陷阱。近年来,一些非法金融中介打着这样的幌子,承诺为消费者提供反催收、修改征信、减免息费等“服务”,其实是通过提供虚假材料、反复恶意投诉等不正当手段扰乱金融秩序。有的借机窃取个人信息,在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办理网络贷款、信用透支,害得消费者经济和信用遭受双重损失,还有的甚至实施洗钱、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这些非法金融中介通过互联网平台快速传播,逐渐形成一条隐蔽性较强的金融“黑灰产”链条。为此,金融监管部门发布风险提示,呼吁消费者自觉抵制金融领域“黑灰产”。

  案情概况

  消费者王先生多次电话投诉某银行,称其未办理过该行信用卡,且对信用卡逾期毫不知情,强烈要求银行为其修改征信。银行工作人员查询办卡资料后发现,信用卡确实为客户本人办理、资料齐全,目前已逾期近8年,且客户在首次来电投诉前修改了预留手机号,投诉来电通过新手机号拨打。

  银行工作人员约王先生到网点面谈,发现到网点的王先生与电话里的王先生声音完全不同,一个外地口音、语速飞快,一个本地口音、语速平稳。在银行工作人员的耐心沟通和询问下,王先生说出实情,因需要贷款买房但征信记录不良,卖房的销售员称可以找中介帮忙修改征信。王先生找到自称可以“代理维权”“代改征信”的中介机构,把银行卡和新办理的手机卡交给对方,同时缴纳了3000元手续费。

  银行工作人员提示王先生可能遭遇了非法代理维权骗局,并涉嫌出租出借银行卡和手机卡,建议立即报警。

  案情分析

  金融监管部门人士分析指出,王先生因购房贷款需求急于修复征信,但对征信修复流程认知不足,且存有侥幸心理,故轻信“代理维权”“代改征信”中介,最终不仅无法修改合法合规的征信记录,还损失了手续费。更严重的是,王先生把银行卡和手机卡交给非法金融中介的行为,涉嫌出租出借银行卡和手机卡,违反了《反电信网络诈骗法》《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等规定。非法金融中介可能利用王先生的个人信息在网络平台申请贷款、进行非法交易,导致王先生面临资金损失、征信恶化、法律纠纷等多重风险。

  风险提示

  金融监管部门由此提示消费者:第一,要了解个人征信知识,通过正规渠道自查与申诉。征信信息客观反映信贷业务事实,征信记录的修改需严格依据《征信业管理条例》,无论是征信机构还是商业银行等信息提供者均无权随意修改、删除征信报告中显示的不良信息。消费者每年可通过央行征信中心官网免费查询两次征信报告,发现错误信息应直接向金融机构或征信中心提出异议申请,走正规申诉流程。任何“花钱洗白征信”的承诺均为骗局。

  第二,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保护个人信息安全。银行卡、手机卡属于个人重要资产,严禁出租、出借或出售,避免因他人违规使用导致自身承担法律责任。消费者应注意保护个人信息隐私和安全,警惕信息泄露,不随意向陌生人透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等敏感信息,谨慎授权第三方机构获取个人数据。

  第三,选择正规渠道,依法合规维权。涉及金融业务时,消费者要保持高度警惕,核实机构资质,选择银行官网、官方APP或营业网点等正规渠道咨询,避免通过非官方推荐的“中介”“代理”办理业务。如遇矛盾纠纷可拨打金融机构官方电话反映问题、诉求,也可在沟通解决无果时向金融监管部门反映情况,维护合法权益。

  记者 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