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忆书信

日期:05-11
字号:
版面:第13版: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孙犁先生非常重视书信这种文体,他在晚年忆旧散文《书信》中写道:“自古以来书信作为一种文体,常常编入作家们的文集中。书与信字相连,可知这一文体的严肃性,它的主要特点,是传达一种真实的信息。”

  孙犁先生由于自幼就离家在外面读书、做事,总是要给家里写信,多数是报告平安,非常平常。唯有1944年,先生从延安窑洞寄给家里亲人的那封信,虽然也是报告平安,却能称得上是“一封家书抵万金”。当时,孙犁先生已离家大约六七年的时间,听说老父身体不好,长子夭折,家乡还被日寇占据,心里很是沉重,但出于难以控制的思念之情,他还是用一张白纸写了一封家书。有意思的是,白纸的正面是写给父亲的短信,背面是给妻子写的几句话,由于孙夫人不识字,需要公爹念给她听。

  写信容易,但当时把信寄回家里,是有危险的。孙犁先生只好先把信寄给在晋察冀工作的同志,再由他们转交给家里。抗战结束后,孙犁先生回家后得知,家里收到了这封信。孙夫人回忆,一家人正在吃午饭,有人送来了这封信,孙犁的老父亲迫不及待地打开这封千里迢迢,越过敌人重重封锁,寄来的万金家书,站在屋门口念给全家听,一家人听完信,全都哭了!

  据孙犁先生回忆,1949年前后,他与战友、文友的书信往来很多,但他保留的信件多数都被毁,非常可惜。改革开放以后,孙犁先生恢复了写作,尤其是到了晚年,书信更是他与老友、同事、作者,叙友情、谈创作、话感悟的主要交流方式,他曾在给一位青年作者的回信中写道,“我不善于谈话,见面恐使你失望,写信最好。”

  所幸的是,孙犁先生这批书信都被收入了他的文集,让广大读者能够学到许多宝贵的创作理论、写作方法和精彩又独到的点评,从中受益匪浅。

  这些书信中有写给丁玲、王蒙、魏巍等老作家的,也有写给当时刚刚崭露头角的青年作家的,如铁凝、贾平凹。书信的内容有热情洋溢的鼓励,有满怀真情的期望,也有提出善意批评的建议。譬如,孙犁先生给房树民先生的回信中写道:“总之,我希望不断看到你的文字。你的文字朴实而简洁,文法修辞,也有素养,我一向是很喜欢的。”先生在给贾平凹的回信中说,“你的语言的特色是自然,出于真诚。但语言是一种艺术,除去自然的素质,它还要求修辞……你的语言,有时似乎还欠一点修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