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值得世人缅念的精神遗产

日期:05-10
字号:
版面:第13版: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今年是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南开大学教授刘公泽华先生诞辰九十周年、逝世七周年。我始终十分敬重他,在他身前,承其不弃而参加了他主编的三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和多卷本《中国政治思想通史(明代卷)》的撰写工作。长期以来,承蒙刘公的提携和教诲,我由一介非专业出身的草莽之士而渐渐成长,时至今日已过耳顺之龄,亦有些许著述,故自认为刘公私淑弟子。

  自先生之殁,痛缅先生的同时,一直在想:刘公究竟何以值得世人缅念?

  刘公不仅个人著作等身,做出了卓越的学术贡献,而且还在当代中国学术史上形成迄今仍生机盎然的“王权主义反思学派”(亦称“刘泽华学派”)。这当然是世人至今仍缅念刘公的重要因素,但我又觉得这绝非至关重要之点,因为若仅凭此,刘公仅仅只留止于学术史(尽管这对于一般学人来说已属极为难得),而刘公之所以值得学者们以及更多人缅念,乃是因为他遗留给世人的珍贵精神遗产。

  刘公遗留给世人的珍贵精神遗产,绝不仅仅是他本人丰富的学术著作,也不仅仅是以他为核心的“刘泽华学派”这样一个继以侯外庐为核心的“侯外庐学派”之后又一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而恰恰在于他在做出学术贡献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展露其人格精神。

  一是史家深厚家国情怀与坚守学术理想的有机统一。刘公是活生生的人,是中国人,对其父母、其妻女,自然有着终生不渝的深挚感情;对自己身处的国家,对于中华民族,他自然是有着极为深挚的感情。但他从不自囿于传统的家国情怀,而是以其现代性的意识去对待家国,对待自身所承受的历史文化传统。他尊崇民族的历史文化传习,将其视为民族的“本体”,但从民族未来发展角度看,期期不可全面恢复既往的传统,重复古人已走过的老路,因为随着中国进入现代化社会,旧的文化体系必然要瓦解,并面临新的挑战,这是无法抵御的大势。他的这种学思理路,乃是其深厚家国情怀与坚守学术理想有机统一的体现。

  二是史家严谨求实学风与强烈现实关怀的有机统一。作为一位历史学家,刘公承郑天挺、王玉哲诸先生一贯传统,秉持南开史学学风,素以谨严而称誉于现当代史苑。并且,唯其谨严,他和以他为核心的“刘泽华学派”才会形成众多在海内外学界有着广泛影响的学术成果。但谨严学风并不意味着只能自拘于史学一隅,对于刘公来说,他坚持认为“历史学要关注民族与人类的命运”。他说:“关注现实与满足当代社会需要的史学研究,是历史学的龙头,其他都不过是龙身。如果龙头抬不起来,龙身只能在水中拖曳。”刘公毕生的史学研究及其卓越成就,是其史家严谨求实学风与强烈现实关怀有机统一的体现。

  刘公曾对我说过:“人生在世,无论久长或短暂,必须要思考,要创造,而在这自由的思考和创造过程中,又必得有点自我精神。”缅念先生,上述两点,或许正是先生在他那永不间歇思考与创造的一生行程中所显现出来的精神境界。而这正是先生值得继承和弘扬的精神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