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百年红色地标将续写爱国故事

日期:05-10
字号:
版面:第12版:文娱       上一篇    下一篇

  昨日,“天津青年会会所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座谈会在南开区东马路94号青年会会所旧址举行。与会嘉宾认为,这座会所的历史价值在于它是天津乃至中国独一无二的中西融合,古今交汇的据点和平台,未来也将为当代社会提供历史镜鉴与文化动力。

  爱国思想传播的历史坐标

  天津青年会东马路会所始建于1914年,是中国第一个城市青年会的实物载体。这座红砖建筑不仅是中西文化交融的典范,更是近代中国爱国运动的重要策源地。座谈会上,天津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罗澍伟指出:“东马路会所从诞生之日起,就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它不仅是青年成长的摇篮,更是爱国思想的传播中心。”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周恩来、邓颖超等革命先驱以东马路会所为基地,组织爱国学生印刷宣传品、策划游行活动,五四大游行的队伍从这里出发,又回到这里集结。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侯杰在发言中强调:“东马路会所是五四运动在天津的‘神经中枢’,它见证了青年一代如何以行动诠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青年会总干事杨肖彭等人冒着生命危险与日军周旋;1943年,音乐家张肖虎在此教唱救亡歌曲。张伯苓研究会副理事长张重宪在发言中指出:“建筑能讲述富有深意的故事,往往充满了对历史、文化和人性的思考。”东马路会所是抵制侵略与民族觉醒的载体,是天津各界团结抗争的枢纽,其历史事件密度之高、连续性之强,堪称近代爱国史的缩影。

  “文化客厅”的历史进阶之路

  2008年,天津青年会东马路会所建筑被评定为“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2013年,又晋升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天津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这一递进式的保护认定过程,正是对其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建筑价值的权威认证。

  天津青年会名誉总干事罗世龙在座谈会上特别指出:“这两项殊荣不仅是对建筑本身的肯定,更是对其承载的百年历史记忆的珍视。”

  当年在民族危难之时,有志人士在这里探讨革命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科技救国的道路。他们不惮于洋为中用的勇敢实践,就是那个时代最早的“改革开放”。他们的信念是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最终让中国影响世界。

  东马路会所被誉为“天津的文化会客厅”。李大钊、梁启超、蔡元培等思想巨匠曾在此演讲,传播马克思主义、民主科学理念;1920年代,会所月均举办10场演讲,听众超3000人次,形成了独特的“思想集市”。天津大学建筑保护与更新研究所所长代亮从建筑功能角度分析:“会所的设计贯彻‘德智体群’四育理念,其空间布局既是物理载体,也是精神符号,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多元碰撞。”

  综合性空间的传承与展望

  专家们一致认为,东马路会所的现实意义在于为当代社会提供历史镜鉴与文化动力。罗澍伟研究员建议:“青年会应继续发扬‘服务社会,造福人群’的宗旨,主动对接政府志愿服务需求,如参与旅游导览、博物馆讲解、居家养老帮扶等工作,让百年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活力。”侯杰教授则提出:“东马路会所是天津的城市名片,应将其打造为爱国主义教育与跨文化交流的‘双高地’,助力天津文旅融合发展。”张重宪则从青年会会所与南开密切关系的启示中设想将这座承载着公能精神的地标,打造成天津也是中国第一个最大的“公能会所”。

  对于会所的未来保护与利用,代亮所长介绍:“我们将保留会所原有风貌,同时融入现代展陈技术,使其成为集历史展览、公共教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空间。”会上,多家机构现场捐赠资金与文献资料,支持会所的保护工作。

  座谈会最后,天津青年会理事会理事长张鉴厵总结道:“东马路会所是天津的宝贵财富,它告诉我们,爱国不仅是历史的选择,更是每一代青年的使命。”与会嘉宾共同呼吁社会各界携手保护这座百年建筑,并把它的故事继续写下去。

  本次活动由严修研究会、张伯苓研究会、南开大学校友总会、伯苓公能体育基金会联合主办,天津青年会理事会、天津伯苓公能教育集团承办。

  记者 单炜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