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篮协向各俱乐部下发《中国篮球协会入籍篮球运动员管理办法》的通知,正式启动归化球员的全新流程。据悉,规定中明确提出了“文化认同、血缘优先、总量控制、能力为重”四大选拔原则,同时严禁归化球员保留双国籍。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使用归化球员,即便是西班牙、斯洛文尼亚这样的欧洲强队都在使用归化球员。我们的“近邻”日本、韩国、菲律宾同样早就开启了归化球员的道路。如今,中国篮球开启归化之路,也是顺应国际潮流之举。实际上,中国男篮之前也曾经进行过归化。2023年,李凯尔成为中国男篮归化第一人。此次中国篮协重启归化,要求上与上一次有了很大不同,其中差别比较大的有两方面:
其一是归化事宜不再由中国篮协亲自操作,而是交给各职业俱乐部,地方体育主管部门辅助协调。当初归化李凯尔就是由中国篮协出面物色人选、各方协调,官宣时也是由当时的篮协主席姚明亲自接待。如今,中国篮协更像是参考了中国足协的办法,将“权力下放”到俱乐部。也正因如此,一些在CBA(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表现抢眼的外援成为潜在的归化“热门”人选。而对于各球队来说,新赛季外援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能够搞定一名归化球员,无疑于增加了一位外援水平的“内援”。这势必会拉大各队的实力差距,并对联盟的整体格局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冠军之争也将变得更加激烈。
其二是在归化球员的要求上,姚明当时的要求是必须拥有中国血统,这显然限制了中国男篮在归化球员上的选择面。此次中国篮协重启归化,不再对血缘方面有硬性要求,而是变成了“血缘优先”。拥有1/8血统的李凯尔并没有给中国队带来太多惊喜,2023年世界杯上,他场均13.4分的数据没能拯救中国队出局,反而暴露了归化球员与本土球员的磨合难题。不再拘泥于“血统”后,可选择面也会变得更加广泛。 记者 李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