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忆乡亲

日期:05-08
字号:
版面:第17版: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孙犁先生从10多岁就到安国、保定等地读书,青年时期参加抗日队伍,在村里老家居住的年头并不多,但对老家的乡邻始终充满深厚的感情和真诚的尊重。上世纪60年代初,孙犁先生大病初愈,曾回老家省亲。他当时虽然是坐着一辆旧吉普车,但他为人谦逊、低调,在村头就下了车,步行走到村里,与乡亲们见面。他还写有一组名为“乡里旧闻”的散文,专门记述村里左邻右舍的几位长辈,他们每个人都有鲜明的个性,外貌、体态,为人处世,爱好特长也都各有不同,这些旧时冀中平原乡村里的小人物,在孙犁先生的笔下,有血有肉,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这里有负责在村里打更时,总要走到孙犁先生家门前,以表特殊关照的根雨叔;有走南闯北,精明灵活,到汽车行买车票,还要字据的疤增叔;有会弹三弦,给幼年孙犁先生伴奏唱大鼓书自娱的楞起叔;有没有上过学,只“习”过字(孙犁先生在文中解释,所谓“习”字,就是一些过去村中无力上学,又有志读书的农民,在冬闲的时候凑在一起,请一位能写能算的人,来教他们,名为习字),却非常爱读书看报的刁叔;特别是孙犁先生老姑家,被称为大嘴哥的表哥,老实厚道,少言寡语,特别令人感动。大嘴哥的家曾经非常富足,但后来家道衰落,他自己身体发育不良,还有喘病,干不了重活,就在孙犁先生家当个帮工。他干活尽心尽力,不善言语,虽与孙犁先生年龄相仿,但交流不多。后来孙犁先生离家投身抗日,就更没有过多的联系。但就是这位大嘴哥,却在面对日伪军严刑拷打,始终没有说出表弟的去处,是对他们一家有救命之恩的人。而可贵的是,抗战胜利,孙犁先生回到家见到大嘴哥时,他对此事只字未提。新中国成立后,孙犁先生的生活条件不错,大嘴哥也从来没有找过他,也没有写过信。孙犁先生是从他大女儿写的回忆录中,得知此事的。当时,大嘴哥正在给牲口喂草,日本鬼子和伪军进来搜查,问他孙振海(孙犁先生原名)到哪去了?他说不知道。结果被他们吊到房梁上,用棍子毒打。打昏后,又用凉水泼,但他始终没说。孙犁先生对此曾深感内疚,曾在上世纪80年代,托从乡村来看他的叔伯侄子,给大嘴哥捎去自己当时手头仅有的十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