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抵押、无担保、秒放款,这样的话术对急需用钱的人来说极具诱惑,但这很有可能是诈骗分子的陷阱。近日,河西梅江街就上演了惊心动魄的一幕:张女士遭遇了虚假贷款类电诈,好在关键时刻她看到了一张“小卡片”,因此成功保住了1万元。
当天,张女士正在店里做卫生,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断了张女士的动作。手机上显示的是一串“00”开头的陌生电话,电话那头对方语气热情,称能提供5万元无抵押贷款,手续简便、放款迅速。这对于急需用钱的张女士来说可谓是“雪中送炭”,在对方“专业性”话术下,张女士没有多想,按照指引下载了一款“贷款软件”,并毫无防备地把银行卡信息全盘托出。
对方发现张女士提供的银行卡内没有钱,随即以“缴纳贷款保证金”为由要求她向卡内充值1万元,为了彻底打消张女士的疑虑,对方还发来一张伪造的“国家银监会”工作证照片。
就在张女士准备前往银行进行转账之际,店面玻璃上张贴的“警民联系卡”映入她的眼帘,想起此前民警进行反诈宣传时叮嘱大家遇事多核实,拿不定主意找民警。“我再咨询一下民警吧。”张女士一边思索着,一边拨通了联系卡上的民警电话。
接到张女士的电话后,公安河西分局梅江派出所民警凭借丰富的反诈经验第一时间识破了骗局:“您千万不要去汇款!这是典型的贷款类电信网络诈骗!”
随后,张女士赶到梅江派出所详细讲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民警结合真实案例耐心地向她讲解了网络贷款类电诈的常见手段和套路,听着民警们的悉心讲解,张女士心有余悸感慨道:“还好‘警民联系卡’提醒了我,不然我的钱就打水漂了!”
警方提示
遇到“贷款工作人员”来电,要核实对方身份去官方认证,拒不透露个人信息、不加好友、不开屏幕共享,对转账、借贷等要求统统不要理会,对方谈及个人征信切勿慌张,个人征信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任何人无权删除或修改,如遇诈骗请拨打“110”报警。
记者 张艳 通讯员 于雷